浙东引水工程结硕果

13.01.2016  19:38

攻坚建设十余载  福泽浙东万千顷

——浙东引水工程结硕果

 

【本站1月13日讯】2014年6月,浙东引水工程萧山枢纽至慈溪段实现了常态化引水,有效缓解了浙东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改善了浙东地区生态环境,保障了舟山群岛新区和浙江海洋经济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常态化引水一年多来,在省委、省政府、省水利厅和沿线有关市、县(市、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省浙东引水管理局切实履行浙东引水管理、调度和协调的职能,精心组织开展工程管理和引水调度工作,浙东引水工程水量水质监测系统(应急建设)项目顺利建成并投入运行,引水沿线各级引水管理机构相继成立,引水的保障措施和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确保了引水安全、有序、高效。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当年的感慨与梦想。而如今作为我省有史以来跨流域最多、跨区域最广、引调水线路最长和投资最大的水资源战略配置工程,浙东引水工程从富春江引水,横跨钱塘江、曹娥江、甬江流域,源源不断地向绍兴、宁波、舟山输水,泽被浙东地区,实现了“一江春水向东流”,也可谓是“千里之遥”了。

 

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助力浙东地区经济发展

引水工作的开展,稳定了沿线河网水位,保证了浙东地区工农业生产用水,引水地区水资源供给总体平稳,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现象大为改观,供水保证率明显提高,为浙东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劲的水资源保障。特别是2013年7~8月浙东地区持续高温干旱期间,萧山枢纽25天应急引水8500万立方米,有效缓解了该地区旱情,减少了因旱情造成的经济损失,避免了水事纠纷;同时通过合理调度已有水利工程向宁波市下姚江应急补水,为舟山大陆引水工程正常取水创造了有利条件。2015年,浙东引水工程累计运行191天,萧山枢纽引水3.12亿立方米,三兴闸累计引水2.16亿立方米,引水末端受水区慈溪市已累计受水达2.57亿立方米(超过慈溪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6.4亿立方米的1/3)。

实现河网水系联通,改善浙东平原水环境

引水实施后,随着河网水位的相对稳定和水体流动性的增强,浙东地区平原河网水系联通,水体的自净能力和水生态修复能力逐步提高,与未引水前相比,原先部分河道水体发黑、发臭的现象基本消除。水质自动监测数据显示,引水期整体水质明显提高,区域水环境持续改善。引水沿线过水区、受水区共8个监测断面中,5个断面水质变优,水质普遍提高1-2个类别,其他断面监测指标也明显改善,引水对平原河网水环境的改善效果十分明显,为引水沿线各地“五水共治”作出了积极贡献。

增强防汛调度灵活性,提高防洪排涝能力

浙东平原地区河网台汛期的调蓄能力有限,防汛和排涝的难度大,大多是被动式的,预排预降往往会出现降多了后续河网水位偏低、降少了区域内涝严重的现象。从2015工作实践来看,浙东平原地区的防汛防台工作主动性大大增强。由于有了浙东引水充足的水资源保障,引水沿线各地汛期的预排预降力度普遍加大,区域防汛调度更加灵活和从容,一改以往台汛期预排预降的矛盾心理。常态化引水过程中,萧山枢纽工程在引水的同时,充分发挥着排涝作用。2013年“菲特”强台风期间,萧山区出现严重内涝,萧山枢纽全力投入排涝,3天累计排水1000万立方米,萧山站水位下降39cm,有效减轻了萧山区蜀山平原特别是萧山城区的防汛压力,极大地提高了区域防洪排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