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及2.91万户 武义县84万亩山林“活树变现”助农增收
9月22日一早,在西联乡牛头山山麓海拔900米高的石柱峰区域,悠扬的鸟鸣声不绝如缕。50多岁的王宅镇双岩村新兴自然村村民谢英龙身穿护林员装备,一路哼着歌,巡着小时候翻过无数次的大山。遇到有些玩得野的游客,他都会毫不犹豫地走上前,耐心提醒森林旅游注意事项。他认真地说,郁郁葱葱的山林是我们的“小银行”,一定要守护好!
谢英龙所在的新兴村,是2002年从西联乡异地搬迁的下山脱贫村。过去村民们靠山吃山,山林因过度砍伐,导致水土流失严重。21世纪初该村曾遭受泥石流灾害,村庄被夷为平地。经过十多年封山育林,这里重新变得枝繁叶茂。2004年,归属于新兴自然村的万亩山林被县政府划定为生态公益林,村民们每年坐享30万元分红。谢英龙说,现在自己当了护林员,一棵树也不用砍了,每年拿分红拿工资,收入比以前砍树卖柴翻了好几番。
近年来,武义县积极探索“两山”理论现实路径,在源口水库和清溪口水库上游、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区域进行退耕还林、退宅还林,累计将84.15万亩山林划定为生态公益林。经林业部门测算,这些公益林发挥年生态效益45.90亿元,包括涵养水源效益13.96亿元、固土保肥效益2.57亿元、固碳释氧效益8.85亿元等,森林覆盖率从1994年的68%提高到72%,生态环境不断趋好。
农民让出绿水青山,不仅缓解了资源环境的压力,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回报。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他们从2004年大规模建设生态公益林迄今,推进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和公益林建设管理工作,累计发放补偿资金1.86亿元,涉及398个村集体、2.91万户农户。武义县同时还创新林权抵押贷款制度,每年有效盘活森林资产3.2亿元,使活树变现钱,带动农民实现年收益超2亿元。
长在高山深山的公益林,现已成为山下农民的无形资产。俞源乡下杨村九龙山自然村在海拔1041米的山上拥有2000多亩公益林,且水源充足,浙江田歌实业有限公司看中当地优越的生态环境,租下公益林周边近千亩土地,用于放牧牛羊。武义县依托牛头山的生态环境建成国家森林公园,引进民间资本,创建了4A级旅游景区。近几年,该景区旅游人数突破100万人次,不仅带动了周边田坪等16个村的乡村游发展和农产品促销,还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山林带来的生态红利和后续发展潜力,促使村民们的观念也发生了转变。西联乡马口村景阳自然村的村民世世代代倚山而居,可近年来,上山砍柴的人没有了,村民们还主动退耕还林,让出了六七十亩面积的菜地。新兴村所属的公益林区域内,石柱峰、桃花岩、福延山等自然景观常年吸引各地驴友前来探险,该村去年便与临近的章五里自然村达成共识,以林地资源入股旅游项目,但前提是一定要精挑细选投资者,并请相关部门把好关,宁愿放慢脚步,也不能轻易开发。
(浙江新闻客户端 武义报道组 李增炜 朱跃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