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洞桥镇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省级综合试点

20.11.2014  14:46

400多年历史的湖山桥。 

修缮古民居。 

  在富阳西北山区的洞桥镇境内,有一山,形似毛笔,因而得名文笔峰。在文笔峰一侧,有一泓终年不会干涸的小泉,形似砚台。据当地一家谱中记载,因村内有笔有砚,故得名“文村”。
  文村,最出名的要数河山溪畔的古民居群。40余幢古民居,集中建造于明代、清代、民国三个时期,每个时代的房子形态各异,高低错落。在这里,有五进五出的豪门大宅,也有就地取材的石头小屋。走进任何一幢古民居,都得先跨过那一道石门槛。前庭的石板已经被脚步踩磨得十分光亮,只有在少有人走动的地方才能看到它原本粗犷的纹路。走进正厅,两侧是石墙,抬头仰望,房梁上精美的牛角,横梁上栩栩如生的雕花,让整个老宅顿时多了几分文化气息。
  我国首位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中国美院建筑学院院长王澍多次到洞桥考察。王澍说,任何一个国家,社会的前进发展都离不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小小的山乡洞桥,在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中,能有这么多连片的古民居完好地保存下来,将为我们现在从事建筑美学研究的学者带来不可估量的考究价值。
  今年6月,省住建厅确定将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省级综合试点项目落户洞桥镇,希望洞桥结合自身优势,通过对整村进行规划,以原有的弄堂通道为肌理,对沿线建筑进行翻建、拆建、改造、修缮等,打造出具有新型城镇化特色的美丽宜居村庄,给全省乃至全国提供新型城镇化建设样板。省住房和建设厅厅长谈月明、副厅长沈敏、杭州市建委主任丁狄刚等住建部门领导非常重视和支持洞桥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省级综合试点,多次赴洞桥调研指导。

   努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本次试点范围为“4+1”区块,即4个行政村和1个小自然村组成,分别为贤德中心村和大溪村、文村村、查口村三个“美丽乡村”精品村及石羊村碧东山自然村,由王澍领衔规划设计。其中,文村作为先行启动区块。
  6月23日,富阳市政府第43次常务会议讨论研究《洞桥美丽宜居村庄省级综合试点》等事项。会议指出,试点项目建设要做到统一规划、上下连片、四周协调、整体推进,努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实现山清、水秀、业旺、村美、洁净、人乐的宜居乡村建设目标。
  8月11日,富阳市委书记姜军到洞桥调研时说,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省级综合试点工作,关键是要提升百姓居住空间,打造全域化景区,带动旅游业发展,让老百姓生活环境有所改善、收入持续增长。要充分吸纳百姓建议,保留具有生活气息的场景,完善建筑功能结构,使建筑有生命力,同时结合已有的色块农业、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进一步丰富试点内容,使洞桥镇成为百姓宜居的生活区、游客驻足的新景点。要尊重设计专家意见,按照设计师的设计理念、设计要求推进项目建设,使试点体现设计特色。要坚持时间服从质量,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倒排时间节点计划,加快项目推进。要分工合作、统筹推进,村级班子主要负责协调处理村级事务,镇里侧重负责项目建成后的运营,市里负责统筹协调相关问题,通过市、镇、村三级共同努力推进试点项目早日完成。
  8月18日,省政府党组副书记、省政府顾问王建满来富阳调研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省级综合试点工作。王建满说,选择在全省农村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洞桥镇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省级综合试点工作,正是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浙江省农村发展道路的有益探索。这次试点工作是对传统村庄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力求走出一条宜居村庄建设道路,从而有效保护历史文化传统,同步嫁接现代功能和基础配套设施,实现“让市民的享受成为农民的增收”的目标。王建满强调,要坚持省级示范标准,按照省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和王澍的规划设计理念,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坚定不移地推进试点建设,积极做好群众的引导工作,努力探索形成从建材到投资、从利用到效用、从经营到盈利的可复制、可推广机制,力争通过省、市、镇、村四级共同努力,打造具有传统风格、体现浙西建筑特色、具备现代功能、整体协调的美丽宜居村庄。

   先行启动的文村村区块进展顺利
  据了解,先行启动文村村区块的项目建设,主要分为新民居建设和古村落改造提升项目。自7月以来,洞桥镇通过高位推动、上下联动,拉高标杆、狠抓落实,强化要素、质量、服务、征迁保障,积极推进试点项目建设。截至目前,新区块24户(14幢)房屋建设主体工程已结顶,进入外立面垒石和夯土改造;古村落区块的修护与保护的征迁工作也已顺利开展,目前完成8户农户的搬迁补偿安置协议签订,完成7户房屋拆除和1户收购工作,为顺利推进下一阶段老区改造工程打下了良好基础。
  文村村委大楼东侧的文化广场也正在建设中。这里将打造成一个由水榭亭台、活动广场、游步道等组成的村级文化活动中心。游步道延伸至已有400多年历史的湖山桥边,沟通新村与古民居群。同时,文村将全面整修古民居群内的水泥路,将其还原成青石板路。作为文村古民居的水利枢纽,400余平方米的太平塘与村内四通八达的石渠相连,延伸至每个家庭,更是将一幢幢老房子联系在一起。
  为了古民居的保护和开发,村里正在迁出村民,移居到新农居点。文村村书记黄健军说,文村的新农居将与古村落风格统一,展现两个时期的文村村景,“让新村与古居能够相互映衬,成为文村美丽乡村建设的靓丽风景。
  美丽农居是美丽浙江的缩影,是美丽村落的核心元素,也是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由省住建厅、中国美院等单位主办的浙江“美丽宜居”优秀村居方案设计竞赛,共收到来自140个国内外设计机构和18组独立建筑师的346件设计作品(包括来自法国建筑师的5件作品)。经过两轮专家评选,最终68件作品入围,从9月1日起在全省巡展。值得一提的是,在入围作品中,以洞桥农村为设计蓝本的多达15件。(本站编辑 陈洪凯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