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36岁小伙昨天“实现”生前三大心愿……最后一个深深扎在所有人心里!泪目!

10.05.2017  10:54

  如果生命不能继续,就让生命延续。昨天上午,36岁的小何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室安详地走了,依照其生前的最后一个愿望,家属在悲恸之余,捐献了他的器官和遗体。

  浙大一院的医护人员在向小何致敬。院方供图   “我舍不得,舍不得啊,但这是他(小何)最后的心愿,我只能依他。”说话间,何妈妈已泣不成声,小何是她的独子,因脑胶质瘤复发,抢救无效去世,可年近六旬的她,已无法再生儿育女,“他一直和我们说,一定要答应他捐献器官、捐献遗体,器官去救有需要的人,遗体捐给医学院做研究,希望以后和他患同样毛病的人,不用像他这么痛苦。” 浙大一院人体器官获取组织办公室副主任吴晓梁说,根据评估,小何的心、肺、肝、肾,及胰腺都符合捐献要求,如果一切顺利,这些器官至少可救5个人,而他的遗体捐献给浙大医学院作医学研究——他成了目前浙大一院第一例生前自愿捐献,并完成遗体、器官双捐献的人。 4年前他说了三个心愿: 修补漏雨老宅 旧疾复发不再手术 身后捐献器官和遗体 过世了捐献器官、遗体,并不是小何此次病危后突然的决定,他父母对此也并不陌生——早在2013年,他在身体情况还不错的时候,就向父母多次表达了这种捐献意愿。

  “当时,他和我们说他有三个愿望,要我们无论如何都要答应他。”何妈妈哽咽语塞,一旁的姑父接过话茬补充——

  过世了捐献器官、遗体,并不是小何此次病危后突然的决定,他父母对此也并不陌生——早在2013年,他在身体情况还不错的时候,就向父母多次表达了这种捐献意愿。

  “当时,他和我们说他有三个愿望,要我们无论如何都要答应他。”何妈妈哽咽语塞,一旁的姑父接过话茬补充——

  “一个,是把家里的房子修一下,他们家在农村,房子是2009年造的,但条件很差,一到下雨天就漏,屋里还没厕所,平日里用的是马桶,他觉得父母是节俭的人,如果他不看着父母把房子修好,哪一天要是他走了,父母就更加不会修了。

  第二个愿望是,如果疾病复发,他不希望做手术,要他的父母不要在手术单上签字。他知道虽然第二次手术,能让他再拖两年,但生活质量肯定很差,他不想承受这样的痛苦,也不愿父母为了自己四处筹钱、奔波操劳。

  第三个愿望,就是捐献遗体和器官。”

  那年,何妈妈55岁,何爸爸59岁,和大部分父母一样,听到儿子这三个愿望后,他们的本能反应是排斥。

  “当时我想我儿子好好的,不会这么早走,现在说这些干什么。”当小何说完这三个愿望后,父母一直没当回事。

  然而,小何是认真的,这个1981年出生的诸暨小伙,曾做过中学老师,2008年查出脑胶质瘤后,关于生命的体验、死亡的思考有了自己的理解。为此,他一而再地向父母表达了自己的这三个愿望,并和他们不止一次地讨论“死亡”“如何面对死亡、处置遗体”。

  “他一直说,只要自己身上还有一件对别人有用的器官,等他走的时候,就要全部捐掉,给那些有需要的人,让他们好好地活下去。”

  何爸爸说,2013年下半年,我们实在拗不过儿子,从亲戚处凑了一笔钱,完成了儿子的第一个愿望——把家里的房子修补好,并在屋里做了一个卫生间。

   4月初旧疾复发

   父母决定完成

   儿子第二个心愿

  “小何患的是脑胶质瘤,这是一种以良性居多的肿瘤,他的病理显示是II级,属于良性。遗憾的是,他肿瘤的位置不好,刚好长在了接近脑干的位置,一旦复发,就有压迫脑干的风险,这意味着人体的‘司令部’有可能被摧毁。”吴晓梁副主任说。

  4月初,“死神”再次向小何逼近,因疾病复发,他急诊入院,和病魔抗争了近十年的他深感这一次“逃”不过了,于是,在当地医院接受抢救的过程中,他又一次次地向父母表达了自己剩下的两个愿望——不要做第二次手术;死后捐献器官、遗体。

  浙大一院重症监护室主任方强教授说:“临床上,像小何这种情况,确实不适合再做手术了,患者很可能因手术瘫痪,或变成植物人。”

  不让儿子接受第二次手术,小何的父母咬着牙答应了,但对于死后捐献器官、遗体,二老怎么也下不了决心——这可是他们唯一的孩子。小何看出了父母的犹豫,每当清醒的时候就告诉父母,捐献器官是生命的延续,是另一种活法,希望他们支持。

   捐,不捐?

  小何的姑父说:“他的父母一直在犹豫,尤其是他妈妈,特别舍不得。于是,他们就叫了我们十几个亲戚一起开了个‘家庭会议’。当时,大家有争论,他妈妈主要是舍不得,他爸爸则是担心有人在背后说他们卖儿子器官,传出去名声不好。”

  家庭会议持续了近一个小时,最后,小何的父母含泪决定——捐。“毕竟,这是孩子最后的一个愿望,尊重他的意愿。”小何姑父说,“会后,我们几个亲戚也表示,日后他们二老要是在生活上有困难,他们一定会搭把手。”

  确定捐献后,小何的父母通过当地医院联系到了浙江省人体器官捐献协调人员。“我先后见过小何的父母五次,每一次他妈妈都会哭,但每一次她的态度都很坚定。”这位工作人员说。

  “无论是小何,还是小何的父母,都值得敬佩。”方强教授说。

   他一再拒绝结婚

   理由是生这个病

   会拖累另一半

  昨天上午10:16,小何在家属的陪伴下,从浙大一院5号楼3楼的ICU病房被缓缓推出,送入6号楼2楼的手术室,短短的数百米路,何妈妈却是在亲戚的搀扶下走完的,她一路痛哭,哭声盖过了移动病床铁轮子摩擦地面的声音,盖过了周围的各种喧闹和嘈杂。

  小何被医护人员从重症监护室推出。记者 葛丹娣 摄  

  “他和我女儿是同年的,我是看着他长大的,在几个孩子里,他是最懂事的,没有淘气的时候。”小何姑父说,“每次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他都会分给其他小孩,从不自己一个人吃,别人找他帮忙,他从不会拒绝,不管多难,他都会去做。”

  在何妈妈的心目中,小何不仅孝顺,还很有爱心——平时宁可自己不吃东西,也会把东西分给别人吃。

  “因为喜欢小动物,他就在宿舍里养,最多的时候养了四只狗、三只猫,还给它们都取了名字。虽然都只是普通的流浪猫、流浪狗,但小何对它们都很好。”

  为了让家境快点好起来,小何辞去了安稳的中学教师工作,只身去上海闯荡,“他想去外面打工多赚点钱,好让父母过上好日子。”小何姑父说,谁知他患上了这么个病。

  “当时,我们只是听他说头晕,因为他平时身体挺好的,感冒都不大有,我们就没多想,觉得可能是在外面干活太辛苦了的原因。”何妈妈说。

  2008年,27岁的小何在上海接受了脑胶质瘤切除术,手术顺利,但这个病复发率很高,对他而言,一旦复发,那可能就是致命的风险。

  深知自己的病情后,小何铁了心要打“光棍”。

  其实,小何的先天条件不错,一米七的个子,体重120斤上下,五官清秀、皮肤细嫩,是个十足的帅小伙,加上礼貌又孝顺,会是很多丈母娘心中的女婿人选。

  “村里很多人都来给他说过对象,有几个还挺好的,但他一个都没答应,还不停地和我们说,答应下来这是在害人家,是对人家不负责。”何爸爸说。

  尽管小何一再拒绝结婚,但他并没放弃对生活的希望,每天都把自己管得很好,尽量让父母少操心,还会帮父母分担一些家务;空的时候会看看书,还和身边的人分享读书心得。

   小何捐献的器官

   至少可让5人

   重获新生

  5月5日,小何因病情危重转诊到浙大一院,方强教授说,由于肿瘤的特殊性,小何的病情进展非常快,第二天,他就陷入了深昏迷,瞳孔对光已无反应,自主呼吸激发试验显示阳性,这意味着,小何已进入脑死亡,即,包括脑干在内全脑功能丧失,且属于不可逆转的状态。

  根据小何的遗愿,省人体器官捐献获取组织启动了器官捐献程序,并尽全力让他走得安详,有尊严。在对小何再次做器官评估后,按照家属签订的自愿器官捐献书,小何的心、肺、肝、肾、胰腺,都将被捐出,也符合捐献要求,至少可以救5个人,而小何的遗体,将成为浙大医学院的“无语良师”。

  方主任介绍,小何是我省第一例生前自己有捐献意愿并完成遗体、器官双捐献的人,捐献大器官之多,全国也属罕见。同时,他也是浙大一院本月第二例胰腺捐献者,胰腺被移植到尿毒症合并严重糖尿病患者身上,移植后有助患者根治糖尿病、肾病。

  截至记者发稿时,由小何捐献的心、肺、肝、肾、胰腺的相关移植手术已顺利完成。至此,5位器官衰竭患者与他完成生命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