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名非洲艺术家浙江学木雕 整整要“泡”一个月
浙江的木雕技艺驰名天下,乐清黄杨木雕、东阳木雕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蜚声海内外,东阳更是有"中国木雕之乡"的美誉。23日上午在杭州大清谷根雕创作基地,文化部对非文化培训基地非洲艺术家木雕创作交流活动正式启动。
受邀前来的非洲木雕艺术家一共有9人,分别来自刚果民主共和国、吉布提共和国、加蓬共和国和中非共和国四国。
"在他们国内,甚至在整个非洲大陆,这些艺术家在他们的所属领域都赫赫有名,有着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经验,这次他们到浙江来学习木雕,不单单是木雕的技术,还有木雕的产业化进程。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木雕的经验,来帮助非洲国家木雕产业化的发展。"省文化馆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此次来浙的艺术家都是由当地文化部推荐来的。
整个学习的行程一共有30天。中国美院艺术设计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赵燕教授告诉记者,这次对非洲艺术家们的培训时间安排非常满,除了安排在省文化馆进行浮雕、具象根雕、抽象随形雕等具有代表性的木雕创作外,还有不少理论课程,"通过这些理论课程,可以帮助他们理解中国木雕制品的创新及设计理念,实现木雕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
这次省文化馆为了全方位提供木雕的培训课程,组织了赵燕教授担纲的专家团队,这个团队还包括中国美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副院长班陵生教授、中国美院艺术设计学院的王昕教授,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的朴守帆教授,中国木雕博物馆研究员、浙江省非遗保护协会根雕专委会常务副秘书长周扬以及西泠印社社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官明等。
期间,这些非洲的艺术家还将前往位于东阳的中国木雕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在中国木雕博物馆中,也有不少非洲艺术家的木雕作品。到期后,省文化馆将为这些非洲艺术家举行结业典礼,并举办一次师生木雕作品联展,展示他们的创作交流成果。
在启动仪式上,各位非洲艺术家都得到了自己的木雕工具。来自中非的多玛告诉记者,这些工具和自己用的一模一样,"电锯是用来做大切割的,木锤是用来敲不同大小的铲子,还有围裙,非常合适,也很贴心。"
随后,专家团队和非洲艺术家一起种下了一棵红豆杉。红豆杉四季常青,还有长寿和思念之意,不但代表中非友谊源远流长、感情深厚,也代表了身在异乡学习的非洲艺术家们的思乡之情。
《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行动计划(2016—2018)》中提出,要加大对非洲文化领域的人力资源培训力度,中方将设立十大对非洲文化培训基地,实施对非洲文化培训"千人计划"。
省文化馆作为文化部首批"对非培训基地",在这次文化部非洲艺术家木雕创作交流活动之前,就已相继承办了文化部"博茨瓦纳学员刺绣培训班""非洲学员竹编培训班""非洲学员陶艺培训班"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