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离职注释下的理想与现实

23.04.2015  09:34

一些基层单位司法专业人才流失问题由来已久。来自云南省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3年五年间,怒江州两级法院共有27名法官调离法院或考到外地;昭通市两级法院2009年至2014年六年间共流失法官122人(4月21日新华网)。


关于基层法官离职问题,不仅在云南这样的边疆地区存在,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也很突出。近日,一则《北京市某区人民法院关于辞去公职的有关要求》在网上流传。其中一段内容,成为网友们吐槽的对象。如“已完成任命程序的中层副职;已办理该院公租房入住手续的人员;经该院协调,解决子女入托入学问题的人员;已解决配偶进京落户的人员;经党组研究决定应当延长服务期限的其他情形,如享受住房分配、家属随调、公派出国、公费求学深造、跨行业、跨区域挂职交流等待遇,不管是否满五年服务期,均延长服务期五年,并且需要本人签署承诺书留底备案”。


对于这样的规定,虽然网上一些局外人义愤填膺,但相当一部分基层法官都表示了理解,相信在这个问题上法官最有发言权。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法官离职问题的一个分析视角。


从理想层面来看,我们说理想永远是指引法律职业共同体前进的明灯。司法是一个非常需要理想支撑的职业,没有职业理想的人很难从这项工作中获得乐趣。而谈到理想这个问题,一般人都会认为年轻人比年长者更讲理想,但当前的现实恰恰相反。


不久前与朋友们相聚聊天,一位人到中年的律师说他几个月前已改行到一家高校任教了。在座的朋友们都不太理解,因为这些年他做律师一直顺风顺水,收入也非常可观。面对大家的疑问,他说自己要去追求年轻时的人生理想,经过这些年的积累,钱对他已经不是问题,他不再需要钱了,而需要实现理想来使自己的人生更完满。


这位律师的故事正好从一个侧面暗合了前辈们对我们这些法律人的教诲,“法官不是一个赚钱的职业,想赚钱别做法官”。从新华社的调查可以看出,80%以上的离职法官是44岁以下的年轻人,面对微薄的工资和家庭的负担,他们还没有条件奢谈理想,他们需要走过一个财富的积累阶段,然后再去追求他们所挚爱的法律理想。


从现实的层面来看,为什么基层法官比高级法院的法官更容易离职呢?原因可能有关职业的荣誉感。没有职业理想支撑不了法官的职业,没有职业荣誉感也支撑不了法官的职业。不久前,最高法二审开庭审理了3Q大战的案件。这是一个全国首例的高难度案件,一审就由广东省高院审理,从一审到二审,众多法官学者为这个案件付出了大量心血,从而也使此案成为互联网时代一个经典案例。虽然很多法官为此呕心沥血,但是相信他们从中体会到了职业的荣誉感。


然而,基层法官就很难感受这种荣誉感。基层法院的法官处理最多的是民刑案件,这些案件数量巨大,案情却大多雷同,如债务纠纷、婚姻家庭、偷盗抢劫、交通肇事、打架斗殴等,处理此类案情需要牵扯的精力大,但是创造性的劳动却相对较少,法官们长期大量重复性工作不但不会有职业荣誉感,相反会滋生厌烦情绪。一些基层法官戏谑地称自己的工作和居委会大妈的差不多。


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从基层案件的分流入手,一方面,大量简单的民事案件可以由调解组织来调解处理,然后再由法院来进行司法认定,这样既减少了案件数量,也强化了法院的权威。另一方面,对一些简单的刑事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快速处理,以减少基层法官的工作量。


行文至此,不得不承认,基层法官离职问题非常复杂,并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还有我们现行的体制机制问题。如何选人用人?如何满足人的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尽管司法体制改革正在积极推进,但改革毕竟需要时间;司法体制的逐步完善需要持续地努力。


法官是一个远离世俗的高尚职业,可是一些人却不得不为了世俗而远离这个职业。也许在从事这个职业之前还需要有更多的精神与物质的历练,在超脱了世俗之后,再回归法律职业人所应当追求的理想与高尚。

来源:法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