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长满油茶树——浙江省环保厅8年生态扶贫纪实

28.09.2016  16:10

荒山长满油茶树

——浙江省环保厅8年生态扶贫纪实

发表时间: 2016-09-27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2版头条

 

◆本报记者晏利扬

 

 

  ?浙江省环保厅帮扶的横平油茶基地项目。

 

 

  ?通了公路的三合溪。

 

 

对于浙江省温州平阳县,不少人都不陌生:发达的市场经济、历经多轮污染整治浴火重生的水头制革行业……

然而,就在离水头镇不远,有个叫龙尾的地方,却是远近闻名的贫困乡。在积极帮助水头制革行业持续推进污染整治的同时,自2008年开始,浙江省环保厅作为对口帮扶单位,与龙尾乡结对,开展长期扶贫帮困工作。

如今,8年过去了,龙尾人已彻底摘掉了贫困帽子,走上了奔小康的大道。

产业扶持脱贫困

近5个小时的高速,又开了40多分钟的县乡道路,记者方才驱车从杭州来到温州平阳县龙尾社区所在的山脚下。

说是社区,却是不折不扣的山乡,全社区11个行政村,全部在海拔几百米的山上。

到了,就是这里。”就在记者满头大汗,走得气喘吁吁时,邵海江指着不远处的一块石碑给记者看。只见上面两行大字:“浙江省环保厅帮扶项目——横平油茶基地”。

邵海江是浙江省环保厅下属的省辐射环境监测站的一名处级干部。两年前,他从前任手中接班,作为农村指导员在平阳驻点帮扶。

等候在山上的横平村村支书林运汀迎了上来。“多亏省环保厅和各级各部门的大力帮扶,我们村的油茶基地才有现在的规模。”黑瘦的林运汀告诉记者,从2011年开始,横平村开始开辟荒山种植油茶,但面临着资金、技术等一系列难题。省环保厅了解情况后,积极开展职能帮扶,鼓励村里扩大油茶种植面积,不但拿出有限的生态建设帮扶资金进行支持,还帮助联系专家,踏勘选地、测土质,幼苗种植养护,指导安装喷灌系统,联系申报项目等,起到了积极作用。

你看,这些已经结果的是一期种植的,那边山上是二期的,远处那边山上还露着土的是三期。现在,总共种植了1000多亩,投资300多万元。”林运汀介绍,由于基地是由村集体出资经营,带动了全村农户102户,给每户每年增收8000元,解决当地劳动力150人。“去年产油2000多斤,一斤能卖70多元呢。今年,村里打算再筹集资金,规划建设一个榨油厂,为更好地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打下基础。

而在海拔更高的林坑村,又是另一番景象。

与林运汀不同,林坑村村支书白植松早在10年前就在山下办起了养鸽场。当上村支书的白植松没有忘记乡亲们。很快,村民们被他带动起来,一起加入合作社养起了鸽子,走上致富之路。

然而,2013~2014年,突如其来的禽流感让曾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的乳鸽瞬间滞销。

就在这时,省环保厅及时伸出了帮扶援助之手。“虽然扶持的资金不是很多,但对当时的我们来说,就是雪中送炭。”白植松说。多亏有了省环保厅的帮扶,他和另外几家养殖户才扛过“严冬”。

记者了解到,几年来,浙江省环保厅加大职能扶贫力度,通过大力扶持肉鸽、土鸡以及龙尾杨梅采摘基地、横平和河山早香茶基地、麻树和龙尾蕉藕基地等山区产业发展,使龙尾低收入农户奔小康步伐明显加快。

康庄大道打基础

我们以前叫龙尾乡,是革命老区,交通非常不便。”龙尾社区书记林秉钗告诉记者,龙尾总面积20.2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2011年龙尾乡被撤销,并入腾蛟镇,设龙尾办事处、龙尾社区。

2008年,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行动的统一部署,省环保厅对口帮扶龙尾乡。为此,省环保厅领导高度重视,明确厅领导分工,并成立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

龙尾乡地处山区,基本无工业企业,经济基础薄弱,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其特色。为此,省环保厅充分利用生态建设资金对龙尾乡开展帮扶资助,每年拿出不少于50万元资金开展生态旅游项目建设和国家级生态乡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生产生活环境。

在龙尾的山道上穿行,满目青翠。在一处溪流上的小桥上,车停了下来。

这里原来没有公路,龙尾被这条溪流分隔开来,对岸的3个行政村一直不通公路。在省环保厅的帮扶下,修建了这条通村公路。”林秉钗告诉记者,这里是龙岙村青岙自然村。沿着溪流是一条长约3公里的风景秀丽的峡谷。因地处平阳、瑞安、文成三县的交界,有三条溪水流经汇合,所以称为三合溪。

路通了,三合溪峡谷的岩石、瀑布、溪潭等美景,吸引了不少旅友来此露营、游泳。村里多方筹集资金,修建了1公里长的沿溪游步道和凉亭等设施。“下一步,村里打算把游步道修建到两条瀑布所在的三合溪的源头和山上岩石洞穴,方便游客参观,以进一步发展乡村观光旅游。”青岙村村干部白希成说。

几年来,省环保厅结合康庄工程,积极争取筑路资金和项目。如今,龙尾已经形成了一条上山下山的交通环线,开通了山区公交,进出山村大为便捷,为开展生态旅游、推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

同时,省环保厅积极推动饮用水、文化体育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共投资建设185万元,完成了11个村居民安全饮用水工程,基本解决了人民群众“吃水难”问题。

下山脱贫奔小康

在龙尾社区办公楼对面,就是“龙尾—腾蛟”联合移民安置点。规划整齐的几幢五层楼的安置房,非常有当地特色。

经过一个门面房,记者听见了几位大妈的谈笑声。走进一看,她们正在手工加工笔记本的书皮。一见林秉钗,屋子的女主人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去坐下。

她是龙尾林坑村的,这一片联合安置点60多户龙尾人家我基本都认识。”林秉钗介绍说,这个安置点是全县面积最大、档次最高的扶贫安置小区,规划占地面积122.3亩,计划安置573户2000人,工程首期用地60亩,安置了243户870人。从镇里征地到动员村民下山,到最后完成建设,他都全程参与其中。

谈起山上山下的变化,女主人白秀英感慨万分:“以前家里只有三分水田,还有几分山地。山上太阳晒不到,收成也不好。现在下山了,丈夫和两个儿子都找到工作,自己也可以在家里和邻居们接些手工活做做,日子过得比山上好多了!

林秉钗告诉记者,当时镇里以成本价出让宅基地给下山移民安置,但也要4.5万元。再加上建房成本还要20多万元,让很多村民心有余而力不足。根据搬迁户建房存在困难情况,在省环保厅的支持下,龙尾社区对辖区内的搬迁入住农户,通过以奖代补形式每间扶贫支持5000元,共发放20多万元。

在示范作用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村民以分散居住的方式搬迁下山,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村民们虽散居各处,但省环保厅和龙尾社区对村民重大疾病和困难户救助并没有放松。每年,省环保厅及下属单位都将节约的办公经费和个人捐助资金投入到帮扶救助中,今年仅此项帮扶资金就达50余万元。

几年来,省环保厅对龙尾开展精准帮扶、精心扶贫,给人才、给资金、给政策,给龙尾的未来发展带来新的希望。”腾蛟镇党委书记李标斌说。

我们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工作计划。更为重要的是,结对帮扶也是我们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一个重要平台。通过深入基层,走进农户,听取基层干群的意见,增强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增进与群众之间的了解和感情。我们也从龙尾干部身上汲取了营养,激励我们更好地工作。”浙江省环保厅副厅长卢春中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