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清澈不易,鱼儿畅游更难
前阵子到建德乡下一趟,那里和新安江水库仅一山之隔,空气清新,景色宜人。
儿子喜欢玩水,看到村路旁有条小溪,就欢欣雀跃地奔了过去。小溪就在山脚下,溪水清澈见底,缓缓流淌。只是水量不大,站在溪水里也就没过脚踝而已。和儿子沿着小溪往上游“探险”,他想找有没有小鱼,可走了一两百米,却看不到任何鱼类。
经人介绍才知道,这条小溪原本是垃圾河,村民往里头排生活污水,村里的养鸡场也把河道当作垃圾场。不久前下了很大力气整治,这才恢复如今这般模样。朋友说,恐怕还得再过一段时间,才会有小鱼。河里有鱼,那就证明生态系统真正建立起来了。
连一条不知名小溪都得到重视和治理,这表明,“五水共治”已深入乡村,全面铺开。这也让人明白了,治污水并非简单的河道整治。比如,让这条小溪清澈见底,首先要为村民排污找出路,为此村里专门铺设了排污管道;其次,对村里养鸡场、工厂要有所约束监督,遏制乱排污、倒垃圾;第三,从长远考虑,还要设专人常态化管理,才不会出现反复。显然,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小溪如此,大河未尝不是如此,而且只会更加繁杂艰难。
日前,浙江省环保厅向社会交出了2014年度环保成绩单。据介绍,在治污水方面,全省去年地表水水质三类以上(可游泳)的比例达到63.8%,全面完成了垃圾河清理,累积完成黑臭河治理5042公里(相当于7条钱塘江)。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可想而知浸透了多少人的辛劳汗水。
从这也可看到,“五水共治”任重道远,轻易不能言胜。黑臭河治理只是走出治污水的关键一步,无论是维持既有成效,还是彻底恢复河道生态,都还需要付出努力和时间。河水清澈已不易,鱼儿畅游更艰难。人们把三类水作为治污水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不仅是因为三类水可以下河游泳,还在于三类水是适合鱼类生存的水,也可作为饮用水源。但这不意味着,达到三类水就可让鱼儿畅游(涉及生态修复问题),也不是说就可直接拿来当饮用水源。水流不止,水质也会变化,一不小心就可能越过“安全阀值”。
“五水共治”是一项长期的事业,治污水也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持续推进这项工作,既要敢于重拳出击,也要注重长效,建立机制。这里头既涉及产业调整转型问题,也关系到民生发展路径。到建德走一遭,有朋友就感慨,要是能在这里拥有一套房子,人生的幸福指数不知有多高。如果再早些时候来,看到溪水又黑又臭,满是垃圾粪便,恐怕不会有这种念头吧。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评论员 顾昀 编辑:陈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