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文化+”带来发展新面貌
“这个演出真不错,既有历史阐述,又有人文展示,杂技、魔术、武术、马术等在演出中都可以看到,真是一场好看的演出!”9月10日晚,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野三坡景区内的野三坡大剧院门口人群熙攘,等待观看大型音乐舞蹈史画《印象野三坡》的游客一边交谈,一边等待着观看演出。据涞水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昀飞介绍,作为涞水县“文化+旅游”的一次有益探索,《印象野三坡》自2008年以来已演出1300余场,日常观众量为2000至3000人,周末、节假日观众量可达7000多人,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450余万人次,门票收入1.5亿元。
经济新常态改变了文化工作的传统模式,同时也呼唤文化的创新、融合发展。“当前,经济新常态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大前提,伴随着新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显著提升,文化建设进入到‘文化+’的新阶段。”河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王离湘说,适应、推动、引领、发展“文化+”,必须要植根于文化土壤,以文为“体”,以“+”为用,以文化的源头活水带来业态发展的一江春水。
被文化部命名为“木版年画艺术之乡”的衡水市武强县,不仅年画、乐器产业做得风生水起,现代农业观光旅游产业也逐渐发展,千亩高档花卉苗木、百亩花海、千米温室、万米绿廊等生态观光项目即将建成。武强县旅游局局长王玉鹏说:“目前,县里正在为蒙牛集团衡水加工厂申报AAA级旅游景点,同时还准备把蒙牛集团的整个生态循环链条囊括进来进行整合、整体打造,力争使之成为一个‘文化+农业’的亮点。”
8月20日至23日,在香港首届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河北乐海乐器有限责任公司、吴桥金鼎古籍印刷厂等7家企业以独特的文化创意理念、创意风格、创意载体荣获博览会金奖。在沧州,这类通过创意元素实现“点石成金”的企业还有很多。据沧州市委宣传部文化科科长李文凯介绍,根据2014年11月沧州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要求,沧州市将着力推动文化产业与新型工业、城市建设、观光旅游、现代科技等其他业态融合发展,包装一批文化创意项目,打造一批精品旅游路线,推出一批具有较强表现力、吸引力和附加值的文化产品,从而推动全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2014年,北京军区政治部与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联合组织出品的大型声乐套曲《西柏坡组歌》在国家大剧院上演后,反响热烈,在国内掀起一股强劲的“柏坡风”;2015年,河北梆子《子弟兵的母亲》、舞剧《天边的鼓声》、评剧现代戏《安娥》3部剧目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优秀剧目巡演参演剧目名单……近年来,河北省在文化作品的生产中注重践行“+特色”“+品牌”理念,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优势,做强做优品牌,打造出一批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人民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
“在‘文化+’时代,我们应当打破‘一亩三分地’的认识误区,突破‘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封闭狭隘观念,开阔眼界、善做加法,做到借梯上楼、借船出海,走出一条融合之路、共赢之路。”王离湘说,适应、融入、助推“文化+”这一趋势,就要求文化工作者从思想观念、规律认识、体制机制、方式方法、学习实践等方面进行一次全方位的自我革新,实现从内到外、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从思想到工作的转变,使“文化+”具备在现实土壤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基本条件。
据悉,由文化部、河北省政府共同主办的第15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将于9月29日在石家庄开幕。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组委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新杰说,本届杂技节将秉承“节庆+惠民”等“文化+”理念,推出一系列惠民演出,包括近60场公益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