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亲自拍板沪港通 中央支持成港评关键词

25.11.2014  11:50

【封面故事】沪港通传奇

推进者与受益者

7年之后,终于迈出了这一步。

2014年11月17日晚,港交所总裁李小加如释重负。沪港通“通车”首日:“港股通”即内地投资者购买港股方面,全日额度105亿元人民币,首日成交量为17.68亿元,占比约16.8%;“沪股通”即香港投资者购买A股方面,全日额度为130亿元人民币,至11月17日下午1时53分已告用罄。

对于这个将中国资本市场领入新时代的沪港通,他用12字评论了首日的表现:“波澜不惊、冷静开场、总体平稳”,他称这种情况令他满意。

对于两地的投资者来说,沪港通并不陌生,因为在7年前,一个叫“港股直通车”的创新模式曾刺激了香港市场敏感的神经。

7年时间,从“港股直通车”演变为沪港通,背后则是内地和香港在共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艰辛。在李小加看来,推动沪港通的过程中还有很多“无名英雄”。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刘永刚|北京报道

温家宝的“考量”

2007年初,天津滨海新区与中银国际在进行业务交流时碰撞出了“港股直通车”的雏形:如果能允许个人购汇并通过中银国际投资香港股市,中行天津分行就能卖出一些外汇,中银国际也能赚取一些交易费。此举既符合国家遏制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的精神,又能给中行带来业务机会,何乐而不为?

沪港通开创了操作便利、风险可控的跨境证券投资新模式,这是资本市场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

时任中国银行行长肖钢(现任中国证监会主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天津市政府十分欣赏这个想法,不久即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的肯定。”后来外界普遍解读,肖钢提到的“国家有关部委的肯定”就是当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出台的一份方案。2007年8月2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突然公布了《开展境内个人直接投资境外证券市场试点方案》,首次允许所有中国大陆公民直接或间接在中国银行天津分行开立个人境外证券投资外汇账户,投资于在港交所公开上市交易的证券品种,购汇规模不受限制。

该方案出台后,“港股直通车”却迟迟未获证券监管部门的“准生证”。2007年10月16日,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港股直通车”先测试才能推出。

2007年11月5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理事会第六次会议上对于迟迟没有开通港股直通车做了解释。

温家宝表示,“港股直通车的实质意义就是允许一部分国内资本流动,因为香港资本是开放的。但是中国的资本全流动还需要有相当长的时间,因此必须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加以监管,否则会引起中国资本市场发生大的波动。”

当时,有港媒评论温家宝总理的表态是对港股直通车“悬崖勒马”,并评论,如果在各项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急于求成地推出“港股直通车”势必会影响未来两地资本市场的合作。

画在纸上的“沪港通”

同在2007年,就在“港股直通车”被叫停的同时,由香港特区政府向内地建议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计划的试点则已经推出,并且随着时间推进运作得越来越顺畅。于是,在2011到2012年之间,香港的中资证券业协会以及多个地区证监局都提出了“QDII2”即“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计划,建议利用QDII的额度,尝试让内地高净值个人投资者投资港股。

这一建议当时很快获得监管层的回应,当时的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香港表示,推动中港资金互动,考虑引入个人投资者,随后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工作会议上,央行提出当年要积极做好QDII2试点准备工作,首次提及QDII2公开试点。

但投资者和市场并不满足QDII和QDII2。

两年前,在以人民币国际化为核心议题之一的金融改革浪潮中,上交所开始寻找如何在资本市场中破题的路径,并与港交所高层一拍即合。

李小加回忆,2012年的某一天,在深圳的一个小茶馆里,他与上交所理事长桂敏杰、上交所总经理黄红元坐在一起探讨沪港两地市场互联互通的构想,在一张纸上画出了沪港通制度设计的框架,“这是最初的草图,当时我们真应该申请个专利”。

申请专利是一句玩笑话,却从一个侧面道出沪港通的意义。沪港通在制度设计时,既尊重两地的实际,又重视引入新的理念。“虽然过程起起伏伏,但最终用创新的思维,克服和填平了两地的差异。”桂敏杰说。

沪港两地市场在结构、交易制度、基础法律、监管等层面的巨大差异,使市场互联互通的途径构建充满挑战。比如,港交所的交易,采用港币计价和结算,而上交所用人民币结算,两个币种同时交易,如何报价,如何结算?

上交所总经理黄红元介绍,在沪港通的设计中,采用了主场原则与投资者习惯兼顾的原则。香港投资者在提交订单前,完全按照港交所的规则进行,上交所的投资者在提交订单前按照上交所的规则进行,而提交订单后,按照对方交易所的规则执行。这样,两个区域的投资者没有陌生感。

在货币的使用上,香港投资者投资A股,采用人民币直接报价,内地投资者投资港股,仍采用人民币报价、港币交易,由系统自动将人民币转换成港币清算。

此外,沪港交易所之间的清算,也首次采用了中央对手方清算的模式。即香港中央结算公司与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订立关于建立沪港结算通的协议。比如当香港投资者购买A股,香港中央结算公司将为香港投资者的交易承担交收责任,并与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完成交易结算。

考虑到香港市场与内地市场规则上的差异,内地投资者投资港股,新机制有资金门槛:50万元股票市值。“香港市场没有涨停板,所以,出于对内地投资者的保护设了这一门槛。”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总经理戴文华说。

“经过两地的努力,我们终于把草图的设想落到了实际。”李小加坦言,沪港通的创新机制,创造了多个第一,为两个存在差异的交易所联通做出了示范。

两地“证监会”的使命

沪港通上线前夜,李小加深情寄语,将沪港通试点交易的开通,比作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首发车,并称在沪港通推进的过程中有两个“无名英雄”,一个是中国证监会,另一个是香港证监会。

“要知道,互联方案从开始到启动,从案头工作到沟通协调工作大多是两地的监管机构在具体进行。”李小加说,两地证监会不仅推进了沪港通启动,也逐渐成为两地金融对接的桥梁。

4月10日,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发布联合公告,原则批准沪港通试点。此后,两地证监会、沪港交易所、两地结算机构从规则体系、业务方案、监察与风控、投资者教育与海外推介、技术开发与测试等方面,切实推进沪港通筹备工作。

10月17日,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共同签署了《沪港通项目下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加强监管执法合作备忘录》,至此,内地与香港关于沪港通跨境监管合作的制度安排已完成。

中国经济周刊》获悉, 为了使得沪港通相关业务工作顺利进行,内地及香港累计约1.5万名工作人员参与了沪港通相关业务方案、技术开发和市场推广工作。沪、港交易所在香港当地,北美、欧洲、中东地区多个城市进行了国际路演,向大型机构投资者介绍沪港通项目。

在沪港通于上交所的开通仪式上,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作为内地监管机构的代表发言时指出,在我国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实现可兑换的情况下,沪港通开创了操作便利、风险可控的跨境证券投资新模式,这是资本市场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

他认为,沪港通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推进两地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重大举措,是资本市场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

事实上,从叫停港股直通车到沪港通启动的7年间,中国证监会历经了尚福林、郭树清、肖钢三任主席,在他们的带领下,中国证监会已经成为了两地资本市场合作和落实中央对香港金融政策的积极执行者。

总书记亲自拍板

今年4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宣布:将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上海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进一步促进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和健康发展。有舆论将沪港通称为李克强总理的博鳌“礼包”。

4月10日,内地和香港的监管机构发布批准开展沪港通的联合公告,从联合公告发布之日起至沪港通正式启动,需要6个月准备时间。

但由于种种原因,市场并没有在10月份迎来沪港通“通车”。11月9日上午,来京参加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对外界透露,当日上午他见了习近平总书记,总书记当面回应他说沪港通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