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该满足需求还是纠结血统?
一位合资品牌经销商销售经理曾对我讲,产品的品质不是决定一个品牌成败的关键因素,对于成本的控制才是。在我的认知里,这两种因素都很重要,至于哪一个更重要我还真的说不清楚。令我没想到的是他居然举了东风裕隆纳智捷的例子。他说自己曾以顾客的身份实地暗访了纳智捷生活馆。里面的布局非常奇特,展厅按照区块划分出了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格子,有如一个探险游戏一样,销售员及其专业,对待顾客的态度像海底捞一样。因此不管软硬设施都远超一般的合资品牌。
正是基于这样的感受,他得出结论:这会让经销商增加很多投入,但是他们的车卖的又不是非常好。因此他判断纳智捷这个品牌在中国很可能逐渐萎缩。乍一听确实有些道理,就像前阵子“好想你”蜜枣一样,铺天盖地地做广告,但是销量和广告花费却并不像加多宝那样成正相关。
不过我依然觉得这种说法是较为狭隘的。其一,在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尊重的社会里,优质的服务本来就是一种变相的价值,甚至在某些时候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不然怎么解释海底捞的生意如此火爆呢?难道是因为味道确实很好或者价格便宜?其二,成本控制确实非常重要,但归根结底应还在于车本身的控制吧,例如研发、生产线,当然也有广告投入等。既然说到纳智捷这个品牌,那我们不妨来探讨一下,因为这个品牌确实和其他车企有着诸多的不同之处。纳智捷在大陆市场推出首款车型则为大7SUV,不妨从这款车型切入,来剖析一下这个品牌的优劣势。
2010年左右,中国汽车市场发生了一个十分明显的变化,那便是SUV突然间如野草般疯狂地增长起来了,直至现在依旧疯狂。此后不久,东风裕隆纳智捷在2011年便迅速发布了这款SUV,如果从时间节点上看,这完全适应当时的市场节奏。这一点显然比观致要聪明的多。当初观致3带着欧洲品质的自豪感,满怀信心地来到中国,笃信这里的人们会接纳它,结果现实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而纳智捷不仅察觉到大陆消费者对于SUV的疯狂热爱,还发现这里的人们对“大”似乎情有独钟。所以第一款不仅是SUV,而且超级大,连名字都是带个“大”。不光如此,纳智捷旗下几乎所有的车型全部为涡轮增压。涡轮增压之前为大众炒起来的,是先进技术的代表。曾几何时,在很多消费者眼里TSI+DSG简直就是先进技术的典范。若真如此,纳智捷分分钟秒杀了大众,因为它每款车型都是涡轮增压,而大众并非如此。
其实发动机先不先进并非纳智捷的重点。若细心观察,纳智捷这个品牌有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市场要什么,它会第一时间提供什么,比其他任何品牌反应都迅速。除了推出超大的SUV、MPV车型之外,纳智捷还有另外一项优点是配置极其丰富。全景摄像头、夜视仪、吸顶式大型液晶屏、内置硬盘、互联网应用和娱乐等等。一款20万的车,可以拥有别人60万都不配备的功能。对于一些在意配置的人来讲,这简直是业界良心。
不过话又说回来,一款车型从研发到设计到生产上市,怎么着也得三五年吧。而这样的速度纳智捷如何做到的?这就是他的优势之一。很多人都知道裕隆这个品牌从五十年代便开始生产汽车,曾经和日产合作相当长的时间,雷诺和日产合并后,纳智捷获得了更多的平台和技术支持了,有着强大的技术支持,所以它可以省掉其中很多研发费用,并且很大程度缩短了推出新车型的时间,这才应该为成本控制的核心。这样他们还可以将剩下的成本用在消费者的诉求点上,所以每款纳智捷车型的配置都超乎了人们的想象。这也算是一条差异化路线。
之前为了迎合市场采用的一些手段褒贬不一,不过对于科技配置上的追求则一定是有前途的。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最近几年来大家对于车联网似乎特别感兴趣。若谁家还只是闷声造车不将汽车和互联网扯上关系,就会被别人认为是OUT了,这和几年前的新能源汽车很像,哪怕你来凑热闹的也得上。所以最近小米、乐视这些IT或者互联网企业造汽车被传得沸沸扬扬。
而大7在众多高科技的配置中,其中便有一项为车联网,目前已经是纳智捷所有车型的标准配置,估计这也是第一个将车联网从想法落到实车上面的企业了吧。按照他们的理解,现在汽车行业是一个及其成熟的产业,例如一个四驱SUV,各个品牌都差不多,甚至外观也很像。但是车企如果想通过差异化来提升产品的价值吸引消费者,其他方面的发挥余地确实不多了。但是,互联网这方面可能存在着巨大的空间。
不过也不能过早地报以乐观的态度,车联网的技术问题,国内与国外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差距。涉及这个方面的技术企业和开发者不多,做得也不够成熟。不过随着车联网的市场规模越来越大、技术的突破,未来中国的车联网技术在全世界领先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正是基于这样的发展趋势,之前一直不愠不火的纳智捷,也许会赶得上这次好机会,完成一次华丽的蜕变。有时候就是这样,好不会一直好,坏也不会一直坏,好的会变为坏的,坏的也会变为好的,用几个简短的字来概括上面那句罗嗦的话就是:风水轮流转!
点击查看汽车频道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