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洋畈演绎城市自然之美
“这一片区域的绿色植物因为天太热,正在‘休眠’中。”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钱江管理处副书记黄飞燕每天都在江洋畈生态公园内穿梭,当她把这一发现分享给中央及部分省市主流媒体采访团的数十位记者时,大家无不啧啧称奇。
“真有野趣。”记者们这样评价。盛夏的江洋畈生态公园内,满目苍翠,鸟鸣啁啾。远处若隐若现的水洼地中,那些细高瘦长、恣意生长的南川柳牵引着大家的目光。
“这些‘野蛮生长’的南川柳,跟西湖边的柳树还有亲缘关系呢!”如果不是讲解员的介绍,估计没有人会把眼前这个美丽的城市生态公园和不远处的世界文化遗产——西湖联系起来。原来,眼前这个美丽的城市生态公园,是从淤泥库区演变而来。
黄飞燕娓娓道来,从1999年到2003年,西湖淤泥通过管道输送到了江洋畈,共输送淤泥100万立方米,淤泥最深处达26米。随着时间的推移,淤泥地表含水量渐渐下降,淤泥中携带的大量西湖植物种子,在这儿开始生根发芽,逐渐形成了湿生植被群落,水中的动植物微生物也逐渐繁衍……而南川柳,正是来自于淤泥中的西湖垂柳种子。
行走在公园内的木栈道上,只见各种绿色植物恣意生长,没有一般公园的“拘谨”。事实上,当初这里作为一个堆积西湖淤泥的场所,谁也没想过要建一个生态公园。2008年,杭州市委、市政府决定保护这片原生态区域,一种全新的设计模式和审美品位在这里生动演绎。
这个公园有点“怪”,见多识广的记者们也有许多疑问——
“这个木栈道为什么高低起伏,不那么平整?”
“为减少对环境的干预,木栈道的建设隐藏了‘有为’的痕迹。栈道基础没有采用常规的整体固化或抛钢筋石笼等对环境影响较大的方案,而是用一根根PE管作为基础,利用PE管的浮力将栈道稳稳地浮于淤泥之上,栈道随着水位的升降而自然起伏。”
“这条路为什么铺着砂石,像是施工没结束?”
“这条路铺砂石是有意为之,我们称之为‘会呼吸’的生态路。松软的砂石相对于混凝土、石板,可以更好地吸收水分,充分保证道路与次生湿地植被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而且,因为公园的淤泥地质依然处于变化中,道路极易开裂,砂石路面解决了修补和养护的难题。”
江洋畈这片原生之地因为淤泥而焕发生机,因为无为之设计而保留和延续了蓬勃的生命力,给大家带来一种真实、朴素的美。
如今,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环保问题,不仅建立了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而且日益注重将环境保护融入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长期关注生态保护的《农民日报》记者白雪妍说:“不同于国外刻意引入野花野草,以模仿和再现原生生态环境,江洋畈生态公园的野是自然天成的,是时间累积的。它将西湖淤泥滋养的次生、湿生植被的自然演替过程,作为一种独有风景展现给游客。”
如何在城市里营造一个自然的、诗意的栖居空间?江洋畈生态公园是杭州给世界的一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