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干社会组织有专业 “范儿”

28.01.2015  15:10

  一件不大不小的事,难住了80多岁的老何:厕所吊顶松了,压住通风窗户,没办法换气,时间一长房间味道难闻。
  老何是失独老人,爬上爬下又吃不消,很是犯愁。他想起家里有一批“关爱券”,尝试打了个电话,很快工作人员上门,解决了难题。这项服务是免费的,由江干区卫计局埋单。
  现在,政府部门把向社会公众提供的部分公共服务,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组织、机构和企业等社会力量承担,并由政府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向其支付费用。这种模式,实现政府、市场、社会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老百姓享受到的服务也更专业。
  近年来,江干区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逐年拓展,数量快速增长。

   便民服务送到家门口
  解决生活中的烦心事
  这张“关爱券”,江干区115户失独家庭都拿到了,每户家庭50张,每张价值20元,有效期限一年。承接服务的,是一家社会组织——“少不了帮帮团”。
  “少不了帮帮团”总经理刘贤平承接项目一年多,他说,帮帮团有30多个成员,维修、清洁都有人才,一个电话全区跑。比如,有一天深夜,闸弄口街道有户家庭断电了,请电工上门修,价格高,打个电话给帮帮团,立刻上门免费修好。
  “保洁清扫、管道疏通、家电维修,都可以找我们。目前,家政服务比较受欢迎,老人年纪大了,擦窗户、擦油烟机都需要帮手。”刘贤平说,还有些老人会打来电话,希望工作人员上门聊聊天。
  这两年来,“少不了帮帮团”承接了区卫计局、区民政局的两项政府购买服务。
  除了提供上门服务外,江干区还不定期开展便民服务。像磨刀、修鞋、修雨伞,测血压、理发、小家电维修……一年大概组织50场活动,都在老百姓家门口。

   社会组织有专业“范儿
  孵化培育老百姓需求
  在江干区,有专业“范儿”的社会组织还有很多。
  社区群众工作心理援助计划:这是一个面向居民,也为社区工作者服务的平台。请来心理援助专家,开讲座、开微论坛、做示范性实训,为他们提供处理日常纠纷的心理学建议。如今,已覆盖到了江干区各个街道,服务超过1000人次。
  “凯谐会”:从事矛盾调解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由律师和法学专家担纲的专业调委会,还邀请公、检、法、司等部门专业人员,区道德模范、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等担任特邀调解员。
  区里还设有“江干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孵化、培育辖区社区组织。像“少不了帮帮团”、“民意调查工作室”、“四点半学校”、“邻里互助总社”都来自这个中心。

   今后政府购买三大类服务
  供应商优胜劣汰接受考核
  刚刚出炉的《江干区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实施意见》,则提出了更清晰的发展轨迹:今后,以公共性、公益性和辅助性为基础,纳入三大类服务。
  第一类是保障政府部门自身正常运转需要向社会购买的辅助性服务,如公文印刷、物业管理、公车租赁、系统维护、宣传推广、课题规划研究等。
  第二类为受益对象特定的,政府向社会公众提供福利保障的公共服务,包括以物为对象的公共服务,如公共设施管理服务、环境服务等;以人为对象的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和社会保障等。
  第三类为政府部门为履行宏观调控、监管等职能需要向社会购买的专业服务,如法律服务、审计、检测、工程管理咨询等。
  “5万元(含)以上的实行政府采购,30万元(含)以上的公开招标。
  该区财政局工作人员介绍,今后,还将建立服务供应商优胜劣汰机制,政府购买服务实施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资金使用、服务质量、受众满意度都要考核,同时,纪检监察组织将加强跟踪监督,必要时还将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本站编辑 陈洪凯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