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干法院荣膺“全国优秀法院”,赞一个
江干法院少年法庭召开电视公开研讨会
江干法院举办追薪专项执行活动
前不久发生了这样一起案件——
小云(化名),还未成年,外地户籍。
在一个出租房的公共厕所里,她产下一位女婴,因为害怕被人知道,竟然把女婴丢弃到厕所窗外的垃圾堆上,不久女婴死亡。
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对小云提起公诉。
而受理此案的江干法院,却陷入两难。
一方面,外地户籍的未成年人在杭州犯了法,因为没有合适的缓刑监管场所,不能达到判处缓刑的条件,不得不被判实刑,收进监狱。
而事实上,大多数犯罪的未成年人,他们更需要的是有情感注入的社会关怀,是融入社会,而不是关进冷冰冰的铁栅栏。
今年初,这家法院与由杭师大老师陈东恩成立的雨露工作室,签订一份意向书。 里面探索的是,向外对接专业化公益社会服务机构,推进未成年犯特别是外地籍未成年犯的帮教、矫正工作。
这样的探索,在江干法院还有很多。
最近,江干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优秀法院”荣誉称号。如此高的荣誉,也是对这些探索的点赞。
6年前成立“朱学军法官调解工作室”
叶青,江干法院院长。
在基层法院工作了30年的她,对法治环境的变化深有体会,“最大的感触,案子越来越多了。2006年我刚到江干法院时,一年才5000件案子,但去年案子已达到了12500余件,翻了整整一番还多。”
堆如山高的案卷中,如何保持法官的自信、群众的他信与司法的公信?
在江干法院,有这样两句话,“争创品牌司法,争做品质法官”。
比如“明星法官”,朱学军。
在杭州,他可是个名人。朱学军是江干法院预审庭庭长,但大家更喜欢叫他“和事佬”。
朱学军在法院工作了25年,在基层法庭工作就有10年。“他身上有草根性,又兼备熟悉的法律知识和高超的调解技巧,能快速地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矛盾。”叶青院长说。
江干法院早早地意识到这一点。
早在6年前,便探索成立了“朱学军法官调解工作室”。调解室不是庄严肃穆高高在上的法庭双方对抗,而是倡导一种“以和为贵”的双方对话协商。运行至今,累计调处7262件民商事纠纷,电视调解474期,指导基层人民调解组织调处1399件纠纷,接待调解咨询14160人次,
在总结“朱学军法官调解工作室”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又陆续建成“五个中心”平台,分别是“社会帮教中心”、“诉调衔接中心”、“行政争议协调中心”、“执行指挥中心”和“诉讼服务中心”。
以司法功能优势协同社会,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推进司法服务便民化、社会治理法治化,江干法院打出了又一响亮的“系列品牌”。
老百姓的案子,再小都是大事
在江干法院,还有个“四敬”的院训。展开讲,就是敬畏法律、敬重人民、敬奉事业和敬守清廉。
“敬畏法律,就要守得住底线。”叶青院长说。
敬重人民,简单来说,就是老百姓的案子,再小都是大事,这是他们对法律的信任,有的人一辈子可能就打一次官司,胜败对他来说就是100%。
对此,“80后”的助理审判员韩涛深有体会。
去年小伙子受理了一起父母要求儿子承担赡养义务并探望自己引发纠纷的案件。
依据的法律条文,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中的一条,“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乍一听,因为这也能闹上法庭?一了解,老人家就是咽不下这口气。
多次沟通,韩涛法官促成双方和解。
这不,前两天,老人家还打来电话,说儿子按规定来看他们了,感谢韩法官。“看到他们都解开了心结,我也就安心了。”韩涛法官说。
对江干法院来说,“四敬”院训还体现在确保判决的有效执行。
去年年底,江干法院开展“法系民生”追薪专项执行行动,一天里集中发放了8家企业42名民工工资共计40万余元,又奔赴余杭等地进行现场突击执行,在春节前帮助民工兄弟姐妹讨回了辛苦钱。
自2014年12月来,短短两个月,江干法院就执结涉民生案件106件120万元。(本站编辑 陈洪凯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