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干区实事工程交答卷
老人在老年食堂就餐。
大多数时间,94岁的曹奶奶一个人住在红梅社区的家中。她自己身子骨挺硬朗,一些基本的生活能够自理,儿女每周来探望,唯一让家人担心的,是奶奶长达10年的冠心病。
今年,曹奶奶家中来了一位新朋友——在签订了《江干区三类特殊人群居家医疗服务协议书》后,社区的严医师定期会到访,为曹奶奶提供居家医疗养护服务。
“血压、体温、血糖都要量,有不舒服可以随时打电话,如果去大医院看病,严医师也可以帮我挂号。”曹奶奶说,自己经常跟严医师说:我把健康交给你了。
同样享受这项服务的,在江干区还有1800人。作为江干区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该区所有社区的卫生服务中心为辖区90岁及以上老年人、失独家庭、卧床不起的残疾人等三类特殊人群提供居家医疗养护服务。
临近年末,江干区一批实事工程交出了答卷。
办30家老年人日托中心
这种居家医疗养护服务大多是一对一的。签约后,全科医生采用责任制的服务模式,提供预约和上门服务。
比如,针对老年人,常规的检查包括量体温、脉搏,讲一些防摔倒的知识。重点关心失独人员的心理健康。每半年,还提供血糖、心电图等项目检查。一年一次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等健康管理和服务。
为肢体残疾人制定康复计划,通过建立《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档案》,对训练对象的功能状况提供帮助,并根据训练效果进行评估。
同时,为了让更多老年人拥有优质的晚年生活,年内,全区将建设社区居家养老照料中心30家。老年人可以白天入托接受照顾和参与活动,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如今,在红菱、景华、东港等社区,步行10分钟内就可到达的日托中心很受欢迎。许多照料中心,还通过“政府买服务”的模式,引入康复理疗、日常保健、理发足浴等专业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养老服务需求。
应急救护培训10000人次
去年夏天,钱江苑社区办事大厅接到一个紧急电话——天气炎热,社区陈大伯晕倒在路边。
“中暑急救我学过的!”社区红十字会负责人周春霞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在专业熟练的手法救助下,大伯缓了过来。
在江干区,共有897名像周春霞一样的社区工作者通过培训、考核取得了“红十字现场救护员”证书,在社区能第一时间解决突发事件,用实际行动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这项实事工程的推广,则让更多人学会如何助人。
截至目前,通过“菜单式培训”、“预约式培训”、“错峰培训”等新举措的运用,江干区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已开展普及性应急救护培训10000人次、红十字现场救护员培训800人次。
更多贴心的细节改变,出现在江干区的各个角落。
彭埠王家井社区内,楼道出入口的新坡道已经建好,楼梯内也安装新的扶手。
在江干的41个社区(村)61处公共服务场所、106户残疾人家庭,一系列无障碍设施进驻,带来了更多的生活便利。
“截至目前,我们投入近150万元改造无障碍设施,同时,为近1560名有需求的残疾人配送轮椅、护理床、助听器、假肢等专用辅助器具2500余件。”
江干区民政局工作人员说,今年,改造的重点放在新建小区、回迁小区和老年人、残疾人活动场所,以及社区服务场所,卫生服务站点的坡道、扶手。(本站编辑 陈洪凯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