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市“水陆空”三箭齐发还碧水净土蓝天

17.03.2015  10:50

  去年以来,江山市围绕“治水护水、行业整治、大气防治”三大重点,“水陆空”三箭齐发,立体打造环境治理新名片。今年1-2月份(枯水期),江山市出境水(江山港后溪断面)水质各项指标均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其中氨氮、总磷平均浓度均比上年同期下降70%以上,省考核为优秀;大气主要污染物指标PM2.5平均浓度比上年同期下降24%,下降幅度位居全省58个县级城市中第五名,大气质量优良率与上年同期相比提升17个百分点,提升幅度位居全省第五名。 

  一、保水护水,“长箭”清三河 

  一是四级河长联手。建立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每周轮流督查制度,市委书记、市长每半月召开一次“一级河长”述职会议,实行一级河长一周一督查、二级河长一周一检查、三级河长三天一巡查、保洁员一日一保洁。开展沿江沿河徒步查偷排漏排行动,全面禁止河道采砂,实施农村河道清淤,关停非法生产企业19家,累计取缔非法采砂场38家,完成河道垃圾清理114.1公里。 

  二是生态调水联动。出台《江山港生态用水调度管理办法》,制定枯水期或发生突发性污染事故等特殊时期水库电站应急发电放水的应对预案,错时安排三大水库电站大修时间,科学调度三大水库电站发电放水,今年以来共调水4次,调水量超过2000万立方米,基本实现江山港主干流清水常流。建立乡镇(街道)之间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机制,促进生态自我修复能力的提升。 

  三是配套管网联建。积极推进莲华山工业园、山海协作示范园、高新技术园等三区管网以及乡镇功能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建成第二污水处理厂并投入试运行,提升改造集镇污水处理站5个,改造江滨路排污管道2.25千米,配套铺设城镇污水管网47.8公里,投入资金1.57亿元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制村85个,新增受益农户29906户。 

  二、陆上击破,“狠箭”除污源 

  一是百企同治污。在全国首创企业环保管理标准化建设,在衢州市率先推行企业环境信息“五公开”管理制度,成功创建环保管理标准化企业80家。上年度全市共关停淘汰企业8家,就地整治提升化工、印染、造纸企业19家,搬迁入园企业3家。对51家有金属表面处理行业酸洗、磷化废水企业,6家活性炭、磷肥等重点涉磷企业开展专项整治,其中8家变压器生产企业通过工艺改进采用了抛丸技术,从源头上彻底解决了工艺废水排放问题;完成全市乡镇工业功能区和农村152家工业企业污染治理任务。 

  二是千场齐停养。坚持“”字当头、“”字为要、“”做文章,全面部署开展生猪养殖污染整治“百日攻坚”行动,通过3个月大规模、高质量的集中攻坚,在去年关停生猪养殖场3567个的基础上,再关停猪场3985个,生猪存栏减量23.4万头。截止3月6日,全市共关停拆除猪舍2.6万平方米,减少存栏生猪9.1万头,完成生猪存栏减量任务的38.9%。此外,619个山塘水库实施禁止施肥、合理控制投饵的洁水养殖模式。 

  三是万众共参与。创新联合执法机制,先后开展“春雷亮剑行动”、“零点清源行动”和“周末专项执法行动”等系列环保专项执法行动。去年,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7522人(次),检查企业2814家次,立案查处119起,其中实施行政处罚案件81个,处罚金额229万元。审查起诉环境犯罪案件4起、8人,法院已宣判3起、判决5人。全市共办结各类群众环境信访举报577件,先后组织志愿者参与环保执法100多人次。 

  三、防控结合,“重箭”治排放 

  一是提高标准“”。提高环境准入标准,源头控制落后产能回潮,严格控制用煤总量,落实特别排放限值,从严执行“三位一体”和“两评结合”的新型环境准入制度、重点行业环境准入标准、建设项目总量削减替代制度,污染物排放总量或用煤总量超核定指标企业的新项目一律不予审批。江山经济开发区(江东区)通过省整体环评批复,全市去年共完成279个项目环评审批,其中否决涉气项目43个。 

  二是整改提升“”。在全省率先启动砖瓦行业烟粉尘提标专项整治,全面完成江山南方、衢州南方等水泥企业2000吨/日以上水泥熟料生产线脱硝改造和粉尘提标改造,江化热电厂投资3000多万元完成脱硫脱硝和烟粉尘提标改造;积极探索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作,开展木门业水性漆使用试点,完成江山市双氧水有限公司等9家重点化工企业治理;全面实行主城区机动车限行,累计发放环保标识3万多份,淘汰黄标车、老旧车近2000辆。 

  三是完善制度“”。完善产业布局,加快推进大气重污染企业关停和搬迁入园。严格环评审核,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前置条件,予以严格控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编制《经济开发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实施方案》,投资100余亿元,实施循环利用等项目46项。创建省级绿色企业2家、改建清洁生产化工企业6家,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复查企业1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