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市全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江山市位于浙闽赣三省交界处,是浙江省西南部门户和钱塘江源头之一,全市森林覆盖率70.55%,城区绿化覆盖率45.80%。2016年6月,江山市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通过实施森林生态体系、森林产业体系、森林文化体系和森林支撑体系四大建设工程,初步构建了“城乡森林化、村庄园林化、通道林荫化、水岸绿茵化、产业生态化、全域景区化”的城乡一体和山水林田路综合森林网络体系。2018年10月,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在深圳市举行的2018森林城市建设座谈会上授予江山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江山的主要做法有:
一、长期准备,夯实基础创森条件趋成熟
一是植绿护绿不间断。自2003年我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以来,江山结合林业实际,启动了绿化示范村创建工作。2008年,为创建浙江省森林城市,启动了“312”新农村绿化运动,“村村一起上,植树五百万”,一时间“干部群众全参与、宜林地段披绿装”,当年平原林木覆盖率就从原先16.2%提高到20.1%。2016年,江山市又以承办全省美丽乡村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为主抓手,覆盖全市19个乡镇(街道),累计投资2亿元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平原绿化面积不断扩大,全市平原林木覆盖率达到25.8%。
二是创森程序有经验。2008年,江山市获评第一批省级森林城市(全省仅2个,另一个为义乌)后,随即又投入了国家森林城市创建。2009年,原国家林业局宣传办批复同意江山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江山市委市政府相继组建了领导小组,出台了实施方案等系列程序,但后来又因原国家林业局暂停了县级创建,江山的面上创建程序只好暂停。2016年,得知国家林业局恢复县级创建后,江山市立即将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提上议事日程,成为当年全省首批创建城市,之后相关程序在原有基础上全面启动,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生态文化入人心。多年来,江山坚持做大做强森林文化,在全社会形成了植绿、护绿、爱绿、兴绿的良好生态风尚。全市连续多年义务植树年参加人次超过30万,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7%。启动了仙霞岭自然保护区科普馆科普教育基地等建设,提升民众生态意识。以森林风景资源为背景,以生态文化为内涵,建设大陈古镇、廿八都和清漾等森林生态园,成功将其打造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森林休闲示范样板。同时,依托江山独有的仙霞古道文化、清漾毛氏文化等地方文化内涵,充分挖掘森林文化、湿地文化、野生动植物文化等森林生态文化的内在潜力,进行加工整理、融合,构建独具江山特色的森林人文景观,提升江山森林文化品位。
二、举市之力,顶层设计项目资金有保障
一是高位推动,全民动员。江山市委市政府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和协调创建工作,并成立了专班办公室,安排8名专职人员负责日常工作。森林城市40项指标一一分解落实到17个主要责任部门和19个乡镇(街道),做到每月有汇报,季度有例会,年末有考核,日常有督查。创森工作从城市到乡村,从市、乡镇(街道)各级政府到社区、农村基层组织,从政府各个部门到社会各界,形成了一个全市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的“创森”氛围。
二是科学规划,对口评价。在规划编制上,委托国内权威浙江农林大学周国模团队编制了《浙江省江山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6-2025年)》,以“锦绣森林城,多娇江山市,浙江大花园”为建设理念,在空间上提出了“一心一环一轴五带多点”的市域森林总体布局和“一轴六园多廊”的城区森林建设格局。在成效评估上,则委托多次参与《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国家森林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导则》《国家森林城市管理办法(试行)》等规范文件编制的前身为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林业所的北京中森国际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实施,全国已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的137个城市中,有25个城市委托该公司开展综合评估服务,并且经其服务的城市全部通过验收。
三是整合财金,全力支持。探索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多方位、多层次的投融资渠道,形成了“财政主导、项目整合、企业自筹、社会支持、个人认建(认养)”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采取“四个一点”,即项目资金整合一点、各级财政预算一点、受益业主投资一点和招商项目筹集一点,有效破解资金瓶颈难题。“创森”启动以来,全市结合“五四三”、小城镇整治、全域旅游、美丽乡村等建设,推动实施城乡森林化、村庄园林化、廊道风景化、水岸绿荫化、森林网格化建设,开工建设城乡大型绿化工程59个,累计投入资金10.65亿元。如创森中的“一轴”建设即江山港百里绿廊建设,是全市森林城市建设的一大重点工程,规划把贯穿全市的60公里江山港沿线打造成乔灌木结合的百里绿色廊道。该工程采取项目整合投资模式,依托中央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省“百河综治”重大项目——江山港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规划整合绿化项目资金3亿元,目前已经完成峡口段、凤林段、贺村段、城南段40公里的河岸绿化。
三、突出重点,城市森林网络体系趋完善
一是迅速推进城区绿化提升。通过提质扩量增绿、种植彩色树种等方式,加强了西山、老虎山、须江、双塔等四大城区公园和城市周边3万亩山体的景观林改造,并在城郊率先开展了“一村万树”行动。如江山底村投资100万元营造银杏大道及银杏广场,建成了“银杏村”,成为全省“一村万树”三年行动现场会主会场。全市3年累计种植珍贵彩色树种100余万株,丰富了森林的层次和色彩,提升整体绿化档次和水平。目前,我市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5.8%,人均公园绿地达12.14平方米。
二是加快实施森林廊道建设。推进十条要道景观绿化带、百条休闲绿道、千里生态景观廊道“十百千”绿化提升工程建设。加快高速高铁、国道省道、县乡道沿线绿化步伐,实现“一路一景观、一街一特色”。截至目前,杭长高铁、黄衢南高速、205国道、315省道江山段均实现可视范围全绿化,并打造了世遗江郎风采线、七彩保安风情线、古镇养生风韵线、幸福乡村风光线、村歌文化风俗线、醉美碗窑风行线等6条精品生态绿线。目前,全市道路林木绿化率达95.08%,水岸林木绿化率达97.90%,农田林网控制率达98.15%。
三是稳步编织穿境水域绿岸。依托中央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省“百河综治”重大项目——江山港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重点打造了江山港干流及丰足溪、卅二都溪、广渡溪等支流滨河绿廊50 余公里,近3年全市共完成河、湖、库等水系绿化100余公里。同时,以贯穿江山全境60公里江山港为整体,依托沿线流域杨柳湾、五百湖、大夫第、大泽屿等湿地资源,创建江山港国家湿地公园,促进形成“一区两园”齐备的县市(一区:自然保护区;两园: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江山市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