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藏韵—中国古代金铜佛像艺术特展》在浙江开幕
由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浙江省文化厅和普陀山佛教协会联合主办,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佛教文化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中共舟山市委统战部(市民宗局)协办,浙江美术馆和普陀山佛教造像研究院共同承办,并得到中共浙江省委统战部、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中国北京文物艺术品物证司法鉴定中心、浙江省文化产业促进会大力支持的《汉风藏韵——中国古代金铜佛像艺术特展》,于2016年8月18日上午在浙江美术馆隆重举办开展仪式。本次展览共展出118件元、明、清时期精品金铜佛像及佛教法器。展览时间为8月18日至9月25日,展览期间实行免费参观。
展览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多元艺术风格造像。集中展示46件元、明、清时期金铜佛像及佛教法器;第二部分:永宣风华,至精至美——明代宫廷艺术风格造像。集中展示39件明代永乐、宣德等时期宫廷金铜佛像及佛教法器;第三部分:雍荣华贵,汉藏一家——清代宫廷艺术风格造像。集中展示33尊清代康熙、乾隆等时期宫廷金铜佛像。
此次展出的金铜佛像及佛教法器,大多是元、明、清时期宫廷颁赐给藏区各界僧俗领袖的重要礼品,也是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和藏区之间往来沟通的重要纽带和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文化与历史意义。这些佛教造像及法器,无论从等级规格、工艺水平、艺术价值等方面堪称举世罕见,其数量之大,品质之精,超过不少国家级博物馆。尤其以明朝永乐、宣德时期鎏金佛像的工艺最为精湛。其中不少镌有“大明永乐年施”、“大明宣德年施”的楷书款识,是永乐、宣德时期皇家金铜佛像精品。这批文物在历史、艺术、工艺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填补了一些博物馆所收藏的佛像中薄弱甚至缺失的文化信息。
这些艺术瑰宝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实证。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融入了各民族的文化。这批佛像对于研究中国佛教史实、审美艺术、金属铸造工艺以及中国古代的管理规制,尤其是河西走廊各民族的交融等,有着非常重要的史学价值和研究价值。这些金铜佛像及佛教法器既有藏区的风格,又有汉族文化的烙印,充分印证了汉藏文化交融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多姿多彩。
这些展品凝聚了收藏家李巍先生多年的心血。李巍先生抢救收藏的金铜佛像,以数量大、等级高、品相好,一直为中国文博界和收藏界所瞩目。李巍先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参军入伍,在条件极为艰苦的青藏高原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与金铜佛像结缘。当他亲眼看到那些曾经供奉在寺院中的精美佛像遭到破坏,四处散落,深感如果再不加以保护,这些精美的艺术品将无法被后人看到,从此他便走上了寻觅、保护和收藏金铜佛像之路。为保护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他几十年如一日,奔波藏区,历尽磨难,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找寻各类佛像。他执着的追求,深深的感动了许多人,他的经历被雪域高原的藏族同胞传为佳话,许多人都为他的收藏提供了支持和帮助。更令人可敬的是,李巍先生身怀报国情怀,多次捐献佛教造像。2009年4月,他向国家博物馆捐赠22件金铜佛像和佛教法器。2015年11月,他向普陀山佛协捐赠500件金铜佛像和佛教法器。同年又将1尊明代金铜佛像和1件法器捐赠给浙江省舟山博物馆。2016年4月,李巍先生向吉林省博物院捐赠3尊元、明、清时期金铜佛像。
此次展出的金铜造像和佛教法器,是李巍先生多年来收藏的精品。让这些标志着人类文化历史,伴随他度过多年的艺术瑰宝,走进展览馆,向世人展示佛教博大精深的内涵,实现了他让“藏品变成展品,文物传承文化”的愿望。李巍先生的拳拳爱国之心令人钦佩,这种胸怀和情操,也将进一步激励社会大众更加珍视和爱护中国传统文化,共建和谐社会。
为提高此次展览的学术性和专业性,在展览开展的当天下午,主办方还举办了一场高端学术论坛——“汉风藏韵——汉藏佛教艺术与国家文化认同”,国内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和相关部门领导参加了论坛。举办这次论坛,主旨在于汇聚各位专家学者的智慧,通过以包括这些佛教造像及法器在内的众多实物为佐证,进一步说明我国各民族文化是在不断交汇融入,中华文明是在不断发展壮大,佛教传入中国后是在不断加快中国化进程。这对于进一步增强国家文化的认同,进一步提升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提高文物保护意识,进一步加强文化传承观念,进一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特殊的意义。此外,为突出展览的重要性和艺术性,由中华书局出版的大型图集《汉风藏韵——中国古代金铜佛像艺术》也将配合展览同时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