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演十年与婺剧传承
婺剧,俗称金华戏,由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和时调六种声腔组成,是浙江省第二大剧种,2008年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华市政府积极响应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试点工作的通知》,启动“婺剧进校园”活动。为促进“婺剧进校园”活动广泛开展,金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婺剧促进会于2010年联合举办“第一届金华市中小学婺剧汇演”。10多年来,“婺剧进校园”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中小学婺剧汇演”开展得有声有色,“婺剧进校园精品汇报演出”节目精彩纷呈。从“婺剧进校园”到“舞台汇演”再到“精品汇报”,婺剧在普及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并得到了金华市中小学师生一致好评,培养了众多热衷婺剧、喜爱戏曲的小戏迷,涌现了一批批具有突出表演才华的优秀小戏骨。
文艺演出的意义不仅是为了给中小学生一个演出平台,而且是为婺剧挖掘后续人才的一个途径,更是各校之间进行婺剧交流的一个渠道。“金华市中小学婺剧汇演” 作为“婺剧进校园”系列活动的成果展示,10年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婺剧进校园”教学活动中最为靓丽和引人入胜的舞台表演艺术风景。
以“婺剧进校园”为抓手浸润教育
婺剧是金华本土文化中最为光彩夺目的金名片,除4个专业婺剧团外,活跃着100多个职业和业余婺剧团,每年演出2万余场,观众多达千万人次。为了使这个金名片更加靓丽,金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婺剧进校园”活动的开展,多次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召开专题会议,研讨专业问题、明确目标任务,协商活动细节,并积极争取专项资金支持。
浙江婺剧团作为最专业的婺剧团队,责无旁贷地承担了前期的调研、业务培训、编写教材、刻录光盘、制作教学课件等活动。还根据学生观众年龄特点,精心编排适合中小学生兴趣、特点的经典剧目和讲学内容,把学校师生请进剧场、体育馆或学校操场观看婺剧演出,并由专业演员传授婺剧知识。从2008年开展“婺剧进校园”活动至今,婺剧艺术家已走进校园演出近千场。这不仅为学校师生提供了更多现场体验本土戏曲表演艺术的机会,还让婺剧传达的理念深植于师生们的心中。
首届婺剧汇演结束后,为进一步扩大影响,浙江婺剧团积极争取与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快乐戏园》栏目合作,先后制作《快乐戏园》春节特别节目、“婺韵留香 新声绽放——《快乐戏园》演唱会走进金华”“梅开朵朵,为民放歌”“美丽金华,婺韵流芳”“婺韵芬芳,春满校园”等专题节目。节目内容以学生表演的婺剧为主,配上婺剧名家和婺剧新秀的表演,大大增加了节目的艺术观赏性。如今,这些节目已成为广大观众了解金华、学习婺剧的最佳渠道。
为传统经典剧目赋予时代特征
婺剧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但婺剧汇演却是在21世纪盛行。无论从剧目演绎、服装,还是新剧编创上,都体现出十分明显的时代特征。
从汇演的节目看,这些极具年代气息的折子戏在小朋友的演绎下焕然新生。《迎皇妃》中《过桥》的选段基调原本诙谐轻松,孩子们在原本经典的丑角演段中更添了幼儿独有的天真烂漫,加上未经雕琢的嗓子,把县衙的滑稽搞笑处理得非常有特色,使《过桥》的演绎在幽默滑稽中带着几分天真幼稚,可谓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处处透露出属于孩子们特有的灰色幽默,令人过目难忘。此外,幼儿版《辕门斩子》同样具有特色,剧中的穆桂英武艺高强、英姿飒爽,人物性格本身就很难把握,再加上刀马旦身上的行头相当有分量,对于孩子们来说,演绎《辕门斩子》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情。但是,孩子们唱起来腔圆板正,做起来招法规范。他们的表演赋予了穆桂英别样的俏皮可爱、天真烂漫,规范中平添了几分天然的童趣。
在传统剧目的改编和新剧目的创作方面,孩子们的奇思妙想不断赋予传统戏以新的风貌,平添几分富有时代特色的内容。如对传统婺剧《雪里梅》(即《哑背疯》)的改编,在原有唱腔和情节中添加了孩子学习婺剧过程中的趣闻趣事,名曰《新雪里梅》。《白蛇前传》第二场“游湖”的《西湖游春》,在唱腔、情节和场景画面构图等方面,都依循着小学生的特点作了创新,演绎出一幅唯美别致的画卷。婺剧传统舞蹈剧目《魁星舞》的改编,将“跳魁星”的美好寓意与学校的校风、校规结合起来编排了《魁星舞—祝你成才》,用以祝愿孩子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此外,新编小戏则是汇演的又一亮点,如《司马光砸缸》《守株待兔》《戏外有戏》等剧目,都不约而同地把当下网络流行语加入舞台表演中,如“I服了U”“哦买噶得”等,让古老的戏曲融入现代元素,增加了剧目的趣味性和时代感,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培养乡土情怀
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艺术教育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和情感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金华市以展演为抓手的“婺剧进校园”活动,被普遍认为是利用地方文化加强艺术教育的成功范例。“婺剧进校园”首先要解决师资问题。针对多数中小学音乐教师对婺剧表演知之不多的情况,金华市教育和文化主管部门精心组织教学培训,邀请婺剧专业名家、名演员现场授课和表演示范。随着汇演的不断推进,针对成绩较为突出的学校,分批次命名为“婺剧进校园”试点学校,迄今已公布了100多所试点学校,涵盖9个县(市、区)的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涉及师生达数万人。据统计,参加汇演的学生有2000余名,接受婺剧知识教育的学生有10万余人,全市绝大多数学校组织观看过婺剧演出。
婺剧的推广增进了孩子们对婺剧文化的喜爱,同时也让孩子们在演绎和观看婺剧演出的过程中学习到剧中人物身上的家国情怀。如《巡营》中樊梨花的女将风范,《穆桂英挂帅》中穆桂英的巾帼不让须眉,《白门楼》中吕布英武豪迈的气概。在婺剧乐队排练中,进一步提升了孩子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建立他们互助互爱的优秀品质。很多学校都编写了自己的婺剧校本材料,及《婺剧小故事》《婺剧小韵文》等趣味读物。有些学校还提出“人人唱响300秒,天天欣赏15分”的口号,特意设计了一套独具婺剧表演特色的广播体操,把婺剧“做”的动作加入日常健身中,让婺剧渗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除此之外,婺剧汇演还为婺剧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输送了婺剧演员的新鲜血液。“婺剧进校园”活动自开办以来,一直提倡“全人教育”的婺剧教学理念,提倡用婺剧来哺育金华的孩子们,将武文兼修、全面发展的婺州教育理念植入日常婺剧教学中,将婺剧种在孩子们的心里。
(本文系浙江师范大学“中国传统音乐与‘非遗’保护教学与研究团队”阶段性成果)
(作者:郭克俭 盛梓杨 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