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葆找矿激情

24.11.2015  15:20

  —— 浙江省第一地质大队地质调查院记事   

      他们的身影,穿梭于大山深处,在太阳照射下,闪烁着青春光芒。

  他们的双手,用地质锤弹奏的音符,揭开了一层又一层神秘的矿脉面纱。

  他们的脚步,踏着黎明的曙光走来,踩着夕阳而归,定格在山间小道,像树一样坚守在偏远的崇山峻岭。

  在经济富有的浙江,他们放弃了繁华城市的热闹,依山为伴,不抱怨野外工作与生活的艰苦、枯燥,房舍的简陋,沿着地质前辈们的足迹,情系地质找矿。

  这支充满朝气和激情的找矿队伍——就是浙江省第一地质大队地质调查院。

  期望:为年青一代成长搭建平台

  浙江一队已有58年的发展历史,为了让年青一代尽快撑起野外一线找矿“大梁”。2014年,一大队果断对四个地质分队的体制和人员重组,组建地质调查院,由6位平均年龄只有33岁的“80后”组成领导班子。

  刘永祥,中国地大(武汉)在职研究生毕业,给人的印象,低调、谦逊、沉稳、务实,谈起担任地调院院长时的心情,他感慨地说“要带好‘80后’、‘90后’占职工总数95%的一支队伍,压力和困难还是蛮大的。但有大队领导的支持,院班子成员与同事们的共同努力,还是有信心交出较好的答卷。”

  据了解,一年多来,该院先后开展了淳安银山银多金属矿区详查,淳安潘家铜多金属矿区、安吉郎村多金属矿区和淳安木瓜多金属矿区普查等工作。其中,银山矿区银多金属矿区,经省国土资源厅专家组评审,储量达到中型;潘家矿区铜多金属矿层,有望成为该队乃至全局继银山矿区后,又一重大突破;实施了港口、秀上、庙下、章村等4个矿区商业性地质找矿项目,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同时,该院积极拓展地质灾害防治、地热(温泉)、旅游地质、页岩气、农业地质等服务领域,相继完成嵊州通源乡浙江省首个地质特色文化村调查及设计方案等一系列地质相关的服务类项目。

  在今年抗击超强台风“灿鸿”中,该院积极参与杭州、建德、淳安、常山等地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与防治工作,为地方提供了强有力的地质技术支撑。常山县国土资源局将一面印着“严查地灾勇救老人”的锦旗送到一大队,以感谢该院专业严谨的精神和党总支书记孙昌一等不顾生命危险救出老人的事迹。

  “大胆启用和培养年青一代,这是我队实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和《“136”人才工程》的需要,更是地勘单位深化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通过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多予支持,多给机会,多压担子,才能加快培养出我队急需的地质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一队队长汪晓亮说。

  渴望:全力投身于地质找矿事业

  找到矿、找大矿、找富矿,这是一大队地调院年青人共同追求的目标。

  蔡雄翔,这位2006年毕业于中国地大(北京)的大学生,经过近10年野外一线的磨练,从一名稚嫩的小伙子迅速成长为大队副总工和地调院总工程师。在淳安银山银多金属矿区普查中,他蹲守矿区3年。一个“蹲”道出了很多辛酸,一个“守”讲不完那份坚持。1000多个日夜的摸索和认识,银山矿区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13年寒冬,吕剑、周伟明、陈剑勇、刘和政等4个年轻地质员在海拔近千米的秀上矿区工作。为了提前做好来年开春找矿工作的准备,他们推迟了收队时间。然而天公不作美,大雪封山了,这一封就是10多天。等到救援队进门的时候,他们正围着一个小酒精炉吃午餐。所谓的“午餐”,是漂着几片野菜和萝卜的一锅汤。他们吃得很开心。

  地质工作长年累月在野外,顾不了小家,也照顾不了年迈的父母和亲人。在淳安九里岗大型萤石矿矿区,为了深部探矿工程,整整一年多的时间,该院地质队员白天开展填图探槽钻探等野外资料搜集,细化工作区,晚上对比探讨成矿位置,多少个节假日,他们无法与家人团聚,与亲朋相会。

  项目经理何国锦的孩子出生时,他匆匆回家抱了抱宝宝,就带着对妻子的歉意急忙返回矿区。地质员朱绍富得知爷爷病危入院,整理完手上的野外资料,马上从野外一次次转车往家里赶,谁知也没能见上爷爷的最后一面,成了小朱终身遗憾。

  对于常年在野外的年青地质员来说,爱情更是奢侈品。好不容易对上眼,还没来得及发展,就又得下矿区,然后没有了下文是常事。终于成功的,在女朋友过生日等重要的日子,大多也只能是托人把礼物从矿区带回。新婚的,也没有想过度蜜月,操办完婚事就急急忙忙赶往矿区,来往两地的车票,成了他们爱的见证。

  愿望:主动融入社会服务大地质

  近年来,在矿业经济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传统地质勘查面临严峻挑战,如何度过行业寒冬,带领全院职工求生存,谋发展,这是该院领导班子常思考的重点。

  据刘永祥介绍,通过内部机构调整,在保证传统地质项目技术力量的基础上,以商业地质勘探、农业地质、环境地质、地灾应急等大地质服务业为依托,力争走出一条符合地调院长远发展的新路子。

  在总体发展方向上,该院以计划地质项目为平台培养提升职工专业技术水平;以商业勘探及矿山技术服务项目深化技术优势;以服务地方国土部门建立长期互动关系,以农业地质、海洋地质、地热等初步建立跟踪机制。具体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做事业。传承地质“三光荣”精神,坚持地质找矿,以淳安潘家、诸暨寺前等矿区为重点,梯度推进各项目的进展,争取提交两处中—大型多金属矿产地。

  二谋发展。紧贴市场需求,拟定激励机制,加强环境地质、城市地质、农业地质、灾害地质、地热资源等领域的研究和市场开拓,促进地质工作转型升级。

  三创品牌。以地质找矿为主体,以地质衍生业为引擎,不断提升地质服务技术水平,建设一支“拉得出、叫得应、打得响、战得赢”的队伍,给政府做支撑,为百姓保平安!

  四促和谐。创建“五型”党组织,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各项业务工作之中,以抓党建带群团建设,加强人文关怀与地勘文化建设,凝聚全院的力量,在野外地质找矿和地质服务中贡献青春。(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