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市全面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创建

14.11.2014  16:18

  自2013年底被列为全省唯一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的县级市,永康市全面推进工作机制创新、循环型产业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完善等创建节点工作,努力打造资源匮乏型地区发展循环经济,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的“永康模式”。到2014年9月底,全市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8%,农田节水综合利用技术普及率达到80%以上,主要再生有色金属回收率达98%,再生资源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

  一、围绕创建目标健全工作机制,全面提高行动协同化水平。一是明确责任落实机制。提升原有循环经济发展领导小组规格,专门设立创建国家循环经济领导小组,并设立综合协调组、项目推进组、宣传报道组、统计分析组、工作督查组等五个工作组分头指导模式,同时要求各镇(街道、区)及相关机关部门成立相应工作落实机构,健全“市-部门-镇”统筹协调网络。二是明确工作保障措施。以上报国家发改委《永康市创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县实施方案》为指导性文件,细化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任务,出台《永康市2014年循环经济工作推进实施方案》,并将工作推进情况纳入全市机关单位及领导干部绩效考核范围。同时,出台《永康市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今后市财政将每年安排不少于2亿元专项资金专项用于实施循环经济发展“1445”行动计划。三是明确规划实施导向。根据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要求,以制定规划或方案实行多领域工作并行推动机制,集中组织编制了《永康市循环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永康市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永康市天然气综合利用规划》等重要规划,以及制定了《永康市铸造行业整治提升实施方案》、《永康市治理淘汰高污染排放车辆实施方案》、《永康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和集中供热实施方案》等实施方案。

  二、围绕产业循环健全实施举措,全面提高生产减量化水平。一是坚持以“机器换人”引领工业升级。全力推进“机器换人”专项行动,初步实现减材增效、减员增效目标,截至9月底,全市实施以“机器换人”为主的技改项目175项,完成项目投资49.98亿元,其中技术装备投入29.33亿元,同比增长34.48%。二是坚持以节能节水带动资源节约。加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力度,提前半年完成了省、金华市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首次在全市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和能源审计,严格项目能源评估,至9月底月,审核用能量1000吨标煤项目11个,审核变压器增容项目56个。不断扩大清洁生产审核面,确定50家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比去年多30家。开展铸造、化工、电镀等重点行业整治,至9月底,完成关停取缔铸造企业53家,全面启动电镀园区治理工程,5家化工企业通过市级整治验收,关停了低小散及重污染等企业269家以上。深化推进水利部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工作,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强化用水总量控制,实现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48%以上。三是坚持以模式创新打造生态农业。大力发展种养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总结并广泛推广“猪场-猪粪-有机肥-蔬菜、牧草基地”等10多种生态循环农业示范模式。全面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截至9月底,全市已关停拆除526家养殖场(户),拆除养殖场建筑物面积19.26万平方米,基本实现控养区内可保留的养殖场完成90%的排泄物治理和综合利用。稳步推进农药化肥减量控害工作,在全省率先采用“缓控释肥”来控制化肥使用量,到9月底,已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2万亩,发放商品有机肥8000吨,配方肥1100吨。开展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6万亩,高效农药替代面积6万亩,病虫害绿色防控4000亩,农药使用量减少2.5%。积极探索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机制,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方式及长效管理措施即将出台。四是坚持以产业共生建设循环园区。按照“布局优化、产业成链、企业集群、物质循环、创新管理、集约发展”的要求,永康市把循环化改造作为各类园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有效实现形式。浙江省永康经济开发区正式启动园区循环化改造相关工作,积极争取列入2015年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现代农业装备高新技术园区和浙商回归创业创新园充分利用新建优势,在园区规划、建设、招商、管理等环节主动统筹落实产业链、基础设施、资源和环境四大要素,全面打造绿色循环的现代化园区。

  三、围绕体系完善健全利废网络,全面提高资源再利用水平。一是健全资源统计核算体系。结合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我市主动与浙江省长三角循环经济技术研究院达成合作协议,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县级资源产出率统计核算体系研究,为健全循环经济统计核算体系建设迈出实质性一步。二是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加快推进“1398”(1个废旧金属材料交易市场,3个再生资源分拣中心,98个回收站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规范化建设,通过国家商务部全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全国唯一县级城市)验收,至9月底,共实现铝、铜等废旧有色交易量31.25万吨、废钢铁54.8万吨、废纸1.2万余、废塑料0.9万余吨。同时,依托本市上规模冶炼压延五金企业以及五金专业市场等配套产业,形成了两条成熟的再生资源循环体系,即“金属再生—五金制造—废旧金属回收—金属再生”的循环产业链和“—原料基地—生产利用—专业市场-回收体系”的循环发展模式。三是健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体系。在浙中地区率先开展城乡一体的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城市垃圾分类以金胜小区、城南小区等大规模小区为试点,试点小区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90%以上,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率达到80%以上,垃圾分类正确率达到了80%,厨余垃圾分类达到50%;农村垃圾分类以象珠镇、花街镇等生态镇为试点,农村参与度达90%以上,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正确投放率80%以上,同时试点镇村同步配套建设太阳能垃圾无害化处置房。逐步推进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委托专业机构对全市餐饮经营产生的餐厨垃圾实行统一收运、集中处理。开展建筑垃圾处置和回收利用试点,完善镇级建筑垃圾堆放点布局网络和收运制度建设,引入民资建成占地1万多平方米的建筑垃圾循环利用基地,成为省内县市观摩学习的样板,至9月底累计收纳处置建筑垃圾16万吨,无害化处理垃圾焚烧残渣9万吨。(永康市发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