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千年溇港传智慧 太湖明珠焕新颜
千年溇港传智慧 太湖明珠焕新颜
——浙江湖州市积极推进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
“山从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浙江省湖州市,这座因太湖而得名的城市,自古以来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一部湖州史离不开历朝历代的治水史,诗中提到的“分港流”,就是“溇港”,集中体现了湖州治水智慧。
2018年3月,湖州入围第一批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验收城市名单。随着新一轮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的持续推进和深入,湖州这方千年水乡,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传承保护
激发溇港新活力
“水傍太湖分港流”的美景,并非太湖流域的原始地貌,而是溇港圩田的功劳。水利泰斗郑肇经曾经说过:“太湖溇港是太湖流域劳动人民变涂泥为沃土的一项伟大创举,她与四川都江堰、关中郑国渠相匹美。”四五千年前,先民们在太湖岸边的滩涂上开挖溇港,排水引水,发明“竹木透水围篱”等水利技术疏干淤泥,水中造地,进而利用“桑基圩田”“桑基鱼塘”等技术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造就了“苏湖熟、天下足”的“鱼米之乡”和“丝绸之府”。
“得益于溇港系统的穿针引线,湖州的水库、堰塘、太湖、苕溪和沿程湖泊,交汇整合成为具有‘上拦、中分、下泄’功效的水利工程系统,成为湖州‘江南清丽地’最鲜明的底色。”湖州市水利局总工程师江涛说。
如何让古老的溇港水利系统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湖州给出了“优先抓保护、重点抓建设、系统抓整治、着力抓提升”的答案。“我们本着‘遗产宝贵、保护优先’的理念,将太湖溇港及相关遗产保护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同时,结合重大水利工程,提升溇港整体功能,改善溇港生态环境。”江涛说。
据了解,近年来湖州狠抓溇港建设,不断提升和完善溇港的整体功能。结合滨湖大道工程,投资22亿元,全面建成了约50公里长的100年一遇防洪标准的环湖沿路大堤工程,沿线众溇港堤防得以治理,灌排功能得以完善;结合太湖治理四大重点水利工程,整治罗溇、幻溇等7条主要入太湖溇港,总投资超50亿元;结合四大后续工程,进一步完善纵溇横塘体系,计划建设太嘉河及杭嘉湖地区环湖河道整治后续工程、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后续工程等,作为环湖大堤和入湖溇港后续功能提升的主要项目。
在保护建设溇港的同时,湖州在挖掘溇港历史积淀上也下足了功夫。2016年11月,太湖溇港成功竞得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金名片”,让太湖溇港走向世界,溇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目前,“一溇一闸一桥一庙一树一井”形制更趋完善,义皋溇港文化展示馆更加吸引眼球,年均接待参观者达6万人次。长兴小沉渎村“溇港古堤展示区”整治提升已全面完成,吸引了一大批餐饮店、农家乐、民宿入驻,成为了新兴的旅游景区。
把脉问诊
破解太湖治理难题
溇港整治只是近年来湖州实施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的一个缩影。自2016年开始,湖州市水利局开始启动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后续工程(含开发区段)、太嘉河及杭嘉湖地区环湖河道整治后续工程、环湖大堤(浙江段)后续工程、杭嘉湖北排后续工程等新一轮太湖流域治理四大后续工程,作为补齐防洪排涝短板、改善流域水环境的重点,进一步巩固提升“二轮治太”的成效。其中,部分工程已陆续于2017年和2018年批复并开工建设,另一部分在可研报批阶段。项目总投资约70亿元。
“工程建成后,发挥了防洪排涝、水环境治理、水资源配置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为整个杭嘉湖地区带来巨大民生福祉。”湖州市水利局规划计划处处长王旭强说。
据介绍,目前湖州城镇段沿岸堤防达到了百年一遇的标准,进一步完善了湖州市防洪排涝格局。工程的建成运行也让湖州水环境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监测数据显示,近三年苕溪和杭嘉湖东部平原河道水质有明显改善,特别是东西苕溪和入湖溇港区域水功能区水质监测断面均为Ⅲ类水及以上,水功能区达标率100%。同时,整治后湖州市整体水资源保障更加有效,东西苕溪和东部平原引排水量明显增加,流速明显加快,水体流动更加有序。水文监测表明,每年增加太湖与东部平原河网水量交换约3000万立方米,水资源量更加丰富,有效保障了周边生产生活用水,提升了工程河道沿岸发展的水资源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湖州市积极落实“千人万项”指导服务水利各项工作。水利院校的教授在水利工程现场检查工作,项目经理虚心接受指导;省级水利专家勘察在水利一线,为项目建设“把脉问诊”……今年,在湖州市各个水利项目建设现场,频频出现水利专家服务指导的身影。专家团队千方百计清除工程“拦路虎”,想尽办法破解工程建设中的技术难题。
走在环太湖大堤上,一条条溇港映入眼帘,4000多年来先民们在这里因地制宜开发水利,造就了江南富庶之地,现在的湖州人正享受溇港的恩泽。如今,湖州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立市,持续推进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在水的润泽下,湖州,这颗太湖明珠正散发出更加绚烂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