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水下考古面纱 宁波呼吁保护水下文化遗产

05.11.2014  11:53

   浙江在线10月17日讯 (记者 郎凯行 金靖 实习生 金可人) 考古学家给人的第一映像往往是背绑登山包身着迷彩服,手里拄着登山杖还时不时拿出地图指南针。然而与地面考古不同的“水下考古”,对许多人来说则更为神秘,甚至有人会将“沉船打捞”和“水下考古”概念混淆。

  昨天,中国首届“水下考古·宁波论坛”的活动借着第四届中国宁波国际港口文化节的热潮,在宁波市北仑区中国港口博物馆正式召开。这次论坛的召开不仅让港口文化节显得更为多彩,同时还给不熟悉“水下考古”的人上了宝贵一课。

  “建立了我国水下考古文化产业保护框架,确认了水下文化保护的宏观布局,拓展了水下文化保护的空间范畴和工作内涵是我们近二十多年来取得的主要成绩。”论坛现场,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感慨道。

  “我可以说是你们的同行,因为我做这行已经两个月了。”作为首届“水下考古宁波论坛”第一个发言代表,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柴晓明以幽默的开场缓和了气氛,也有效地剖析了他的想法。他向在场人员展示了我国水下考古和文化保护发展历史到现今的发展状况,尤其强调了在沿海各省不断展开的水下考古和文化保护,以及带动起内陆地区水下考古工作。

  对比法国、意大利等国外水下考古文化保护工作,柴晓明坦言道:“我们缺少考古学主动涉及的项目和保护文化的任务非常繁重,就文化保护这点而言我们还不到位,体现在数据库的欠缺。”之所以造成这个问题主要原因是水下考古工作机制不完善,工作不具备持续性。另外,柴晓明强调改善现状的办法开设例如“海上丝绸之路”等专业课题,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

  除此之外,来自法国的考古专家Michel.L.Hour也带来了精彩的演讲,他向在场人员介绍了法国水下考古170多年的历史和成就,并计划在2015年开始建设前所未有的水下考古专业设备。与此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水下文化公约秘书处主任Ulrike.Guerin也强调表示水下考古的发展与法律的发展息息相关相辅相成,更希望成员国能签署《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公约》并加以尊重。

  据悉,基于此次论坛的背景——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落成,参加这次论坛的还有来自英国、韩国、越南等代表,台湾中华水下考古协会代表,可见对水下考古文化遗址保护的认可和重视。

  记者了解,该基地是我国首个挂牌成立并首先落成投用的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宁波基地与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合作共建,资源共享,集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水下考古发掘研究、出水文物修复展示、专业人员培训交流等诸多功能于一体,并逐步打造为我国水下考古的重要平台和合作交流的学术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