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气象局四项举措参与创建“海绵”城市

05.05.2015  17:03
              近日,嘉兴市被国家列入16个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一,也是全省唯一的试点城市。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嘉兴市局被市政府列入创建海绵城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积极参与创建“海绵”城市:
              一是做好全年降水总量预测,框定“海绵”全年吸水总量。发布主汛期(5-9月)天气气候趋势及灾害年景预测,对梅汛期降水分布、全年影响台风个数及强度、夏季高温等情况进行预测,为政府相关部门计算嘉兴全年“承水”总量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创建海绵城市需要,为建设部门提供《嘉兴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间的关系》、《嘉兴市降水类型分析》等分析数据材料2份,为了解“海绵”毛细血管功能提供科学支撑。
              二是发布城市积涝预警,确保溢水时“海绵”及时吸水。与市建委合作,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利用气象雷达回波、自动气象站等监测数据,开发了1公里分辨率10分钟滚动发布的城市积涝预警系统,将城市交通管理员、下水道疏通管理员、园林管理员、地下车库管理员等共396人的手机号码纳入该预警发布平台,一旦达到预警“阀值”标准,第一时间自动发送。2014年共发布城市积涝预警34次,确保市区18个易积涝点因强降水积水时及时疏通。
              三是开展流域降水调度预报,确保“海绵”及时向外吐水。与市水利局合作,建立南排工程科学调度机制,开展南排工程流域面降水预报。如2014年7月15日全市面雨量46.7毫米,最大降水108.9毫米,全市4个报汛站水位超危急标准,市水利局依据气象预报结论,南排工程长山闸增开至6孔、南台头闸增开至3孔放水,盐官枢纽开启2台泵排水,累计排放涝水3314万立方米,使水位基本恢复正常。2014年共开展南排工程流域面降水预报4次。
              四是做好人工增雨各项准备,确保“海绵”干枯时喝到天水。及时做好3门人工增雨火箭发射架检定维护,采购火箭弹60枚,加强与杭州空管部门的常态化沟通协调,分析今年天气走势,当出现高温干旱天气时,一旦云层条件满足,及时启动增雨作业,及时缓解旱情,依靠科学手段确保“海绵”及时喝到天上之水。(许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