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近千家民营剧团一年演出21万多场戏
锣鼓响,掌声起。11月18日晚,杭州戏迷在胜利剧院津津有味地欣赏了一台名为《清简樊莹》的越剧。只不过,这一次的演出单位不再是大家熟悉的省级艺术院团,而是来自民间的民营院团。
由省文化厅和东阳市人民政府主办,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和东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的“2016年浙江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展演活动”当天拉开帷幕。浙江泓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绍兴市上虞文光越剧团、湖州市德清县越剧团、台州温岭市太平二团越剧团、东阳市聆越越剧艺术中心、温州永嘉环城京瓯剧团、舟山青年越剧团、宁波鄞州区下应众兴甬剧团、金华市联谊婺剧团、温州哈哈京剧艺术团等10家民营剧团参演,“草台班子”登上大雅之堂。
千家剧团在乡间
截至2016年上半年,我省已有民营剧团近千家,占全省文艺表演团体总数的94%,涉及越剧、京剧、绍剧等25个剧种,从业人员达2万多人,每年演出场次21万多场,占全省文艺表演团体总演出场次的95%;演出收入约10亿元,占全省文艺表演团体演出总收入的90%。可以说,民营剧团对丰富农村文化生活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特别是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比较集中的浙东南地区,不仅演出场次多,而且还保留了很多传统文化的节目,如生日戏、周岁戏、寿年戏等,不下20种,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
本次参演剧团剧种丰富,表演精湛。展演期间,10家民营剧团的当家剧目——越剧《清简樊莹》《五女拜寿》《德清嫂》《皇帝告状》《红楼梦》《花中君子》,瓯剧《温州都督徐定超》,甬剧《呆大烧香》,婺剧《秦门忠义》,京剧《改容战父》将分别在浙江胜利剧院和东阳大剧院演出。
草根剧目接地气
为挖掘地方历史人文,弘扬清官文化,常山县纪委与浙江泓影文化传播限公司联合打造的原创越剧《清简樊莹》,讲述了明代南京刑部尚书樊莹为官清廉、执法无私,敢于与豪门权贵、邪恶势力作斗争的故事。
浙江泓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就是一个民营剧团的创新样本。2013年,浙江常山民营企业家周志胜创建了泓影文化,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成立了以原常山县越剧团为班底的浙江泓影常山越剧团,买下城南长城山庄的经营权,改造可容纳300人的专业舞台剧场,配置大型LED高清彩屏及专业的灯光音响,面向全国招收了一批年轻演员。剧团现有演职人员50人,大专以上学历14人。目前,剧团编排有《清简樊莹》《吃醋封相》《小姑贤》《打金枝》《送凤冠》等剧目。
只要是好作品,就会有市场,周志胜深谙此理,《清简樊莹》在当地的成功演出,使他看到了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力。
抓住观众,首先要紧紧抓住基层观众的心。在这方面,来自民间、植根基层的民营剧团有着天然优势。近几年,众多民营剧团活跃在山乡、海岛、社区等基层演出市场,老剧纷呈、新戏迭出、演出接地气,成为一大文化现象,极大地填补了浙江专业文艺表演院团数量有限、演出不足的空白,广受农村观众欢迎和好评。
多方扶持添活力
近年来,我省各地各部门多种扶持和培养政策措施出台,进一步加大了对民营院团的扶持力度。2010年,省财政厅、省文化厅联合制定了对民营院团的资金扶持政策;从2015年开始,省文化厅开展扶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优秀剧团、优秀剧目评选活动,计划用3年时间在全省发现10家左右优秀剧团、10部左右优秀剧目。同时,为鼓励民营文艺表演团体蓬勃发展,丰富农村文化礼堂活动内容,省文化厅还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组织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优秀剧团”“优秀剧目”走进我省各地的农村文化礼堂进行展演。
一些地方已尝试将越剧纳入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如嵊州市每年安排“越剧繁荣发展资金”用于对民营剧团的奖励,金华市文广新局为保护振兴传统婺剧,切实加大民营剧团的扶持力度,每年安排专项经费对重点剧团进行重点培育扶持。
与此同时,全省专业院团与民营剧团同携手。2016年度全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团长培训班将在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开班。自2010年起,学院受省文化厅委托,在各市文广新局的组织和协助下,连续6年开展全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演职人员培训工作,培训对象包括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团长、演出经纪人、化妆师及越剧、婺剧、瓯剧演员骨干、歌舞剧团演员、戏曲音乐、灯光、音响技术骨干等。经过多年培训,民营剧团的演员专业技能已经有了明显提升,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综合素质也有了提高。2014年浙艺又承办了全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中青年演员戏曲大赛,扩大了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