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4+1民生难题 杭州市政协委员齐献策

01.09.2015  10:37

    杭州网讯   建议在大型订餐网络上设立网络监管员,建议加快天子岭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建议在地铁三期规划中注重对大江东、白马湖等重点区域的连接、辐射……在8月31日召开的杭州市政协主席会议上,委员们围绕食品安全、城市“四治”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

    建立诚信分类数据库

    保卫“舌尖上的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会上,杭州市市场监管局带来了今年以来食品安全工作的新成果:

    在全省首推“五可阳光餐饮工程”,已创建大型、特大型餐饮企业及学校食堂“透明厨房”874家,建成率32.5%,推进新创建40家放心农贸市场;

    截至7月底,共完成各类食品抽检30256批次,完成全年任务的69%,发现不合格食品1348批次,不合格食品处置率为100%;

    实施餐饮企业动态等级评定,试点建设食品生产企业电子追溯体系,检查无证无照食品“三小”18495家(次),已整改4856家,取缔676家,办理证照4330家;

    在全国首创成立食品安全监督协会,全市194个镇(街)全部成立食安委及办公室,挂牌成立市场监管所126个,初步建立“一办一所两员”食品安全监管基层责任网;

    ……

    然而,问题火锅、黑作坊等的频频曝光也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如何才能保卫“舌尖上的安全”?会上,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监管能力的提高和主体责任的落实是破解食品安全问题的重点和难点。

    为此,杭州市政协委员建议机构编制向食品安全等需要加强的工作倾斜,并统筹建设食品安全队伍,加强业务培训。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办检测,政府采购可借鉴会议定点酒店的方式一次性采购监测服务。

    主体责任落实方面,委员们建议健全食品企业及相关责任人的信用信息记录档案,建立诚信分类数据库,及时公开食品安全监督检查信息,增加失信企业的失信成本,从而倒逼食品生产经营者合法、规范经营。

    “在取缔不符合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小餐饮的同时,可以在社区引导安排既安全又便民的餐饮经营场所。”杭州市政协委员史良才补充道。

    以“四治”为突破口

    打造天蓝地净的“西湖蓝

    当前,打好“四治”攻坚战、共建共享“西湖蓝”逐渐成为杭州老百姓的共识。那么,今年以来,杭州的“四治”怎么样了?记者从会上了解到:

    治水上,截至7月底,共完成114公里黑臭河整治,全市纳入监测的1334条河道中,I-Ⅲ类水质比例为55%,达到或优于Ⅴ类水质比例为72%。完成排涝工程项目175项,加固干流堤防17公里。

    治气上,淘汰小燃煤锅炉878台,关停部分燃煤机组和高炉;淘汰黄标车32856辆,投运纯电动公交车413辆;全市实现秸秆机械化还田29.7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9.5%。至8月15日,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去年同期增加19天,市区PM2.5平均浓度与去年同比下降13.8%。

    治堵上,地铁4号线首通段通车,杭州地铁初步成网成环;秋石三期、四期开通,有效缓解中河高架流量压力,早晚高峰拥堵有所改善。

    治废上,即将颁布实施《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三化四分”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垃圾源头分流效果明显,日减量600吨以上,资源化利用水平提高,末端处理能力建设进度加快。

    但“四治”工作不仅是一场硬战,还是一场持久战。为此,杭州市政协从规划引领、要素保障、科技支撑、氛围营造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

    刘逸鹤委员调研发现,目前天子岭垃圾填埋场日均处理量已达4553吨,按照推算,2014年天子岭填埋场二期使用年限只有5年。在这一紧迫条件下,他呼吁加快天子岭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并严格控制周边的开发建设,避免产业园区和居民区的矛盾纠纷。

    江静委员认为,无论是市民个人还是清洁工的投运,都要注重垃圾分类。同时,她建议通过社区发放垃圾袋、堆肥桶等鼓励居民进行正确的垃圾分类和资源利用。此外,李红、黄国兴等委员还对扬尘治理、截污纳管以及公交出行等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建议。

原标题: 破解4+1民生难题 杭州市政协委员齐献策 作者:记者 卢新晓 网络编辑:丁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