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新闻业务暨民政舆情培训班举办 我厅罗卫红副厅长作讲座

17.09.2015  15:47

9月14至16日,中国社会报在山东省青岛市举办民政新闻业务暨民政舆情培训班,全国近10个省市民政部门分管领导和通讯员200余人参加。中国社会报社长兼总编周蔚华出席并讲话,副社长秦艳主持。浙江省民政厅副厅长罗卫红受邀作了关于民政宣传与民政文化建设的专题讲座。
      罗卫红从民政重点亮点工作宣传、民政文化建设、新媒体建设和舆情应对三个方面介绍了浙江的新探索、新尝试。
      一是民政宣传愈加特色化、精准化。
      制定特色鲜明的宣传计划。每年下发《全省民政宣传工作重点任务及责任分工》。它有重点工作、时间节点、任务分工和执行时间表。对于重      大的宣传项目,还突出了载体创新,方式创新。
      借势、借时、借力。借势和借时,主要是指重大节日和重大活动时,开展的一系列宣传工作。重大节日,如清明、5.12、8.1、9.30等,都是用力点,同时也是媒体愿意了解需要的关键时间节点。而重大活动,更是宣传的好时机。如去年的“9.3”,是全国设立抗战胜利纪念日的第一个年头。我厅会同有关部门,设计了别开生面的三个活动。
      借力,主要是指借助高端平台和新闻媒体。在具有重大民生意义、且在全国具有首创意义的养老条例、社会救助条例出台时,我厅都会同、借助省人大这个平台,举行新闻发布会,进行政策解读。在与媒体合作方面,与当地的中央、省级媒体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合作关系。
      二是重视网络宣传和舆情应对。
      构建民政宣传的主阵地。我厅把宣传平台重点放在网络媒体上。要求全省从事民政宣传工作的同志,一定要盯牢互联网这个最大的舆论场,用好这个平台,把它作为“宣传工作的主阵地”。运用这个平台,我厅今年重点筹划讲好慈善公益、地名文化“两个系列故事”。制订了“向善的力量——寻找身边的感动”、“美丽浙江、寻梦乡愁——浙江地名故事”两个系列的宣传策划。同时,加快了自媒体建设,全省民政系统全部建立了民政门户网站和微博,目前我们正在构建省、市、县三级民政微博矩阵。
      舆情应对成了重中之重。现在已经建立了两个圈。一个是媒体朋友圈,一个是宣传员工作圈。这两个圈,特别是后一个圈,担负了舆情应对的任务,所以前段时间我厅举办了全省民政系统舆情监测培训班。
      三是创新载体,推进民政文化的研究与传播。
      加大研究力度。与浙江大学民政研究中心和跨文化研究所联合开展两个课题研究,一个侧重于民政文化的总体研究,理清了民政文化与其分支文化的关系,探讨了传播的途径;一个侧重于实证研究,在实证研究中,考察了基层文化案例,帮助设计文化载体,在这过程中,提出了“礼义民政”这一新的理念。
      创新文化载体。着眼载体创新。这是我省民政文化建设的精髓所在。第一个创新,是利用歌曲传播民政文化的核心精神。在全国首创了题为《守望》的“民政人之歌”来传播“贴心为民、仁爱向善”的民政文化。第二首社区之歌《幸福家园》,尚清厅长亲自作词作曲,近日在参加省直机关大合唱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第二个创新,是创作了公益微电影《恋恋西塘》,是一部古今穿越的作品。它包含了三条线,明线是婚姻、爱情线,利用民间传说五姑娘的故事作为主线;暗线是慈善、公益线,突出了慈善的主题。第三条是虚线,虚线就是故事发生地的古镇地名。这部微电影,包含了众多民政元素。1、通篇贯穿了慈善文化主线;2、所有主要演员全是志愿出演;3、反映了西塘的地名文化、古镇文化;4、反映了旧时民间婚礼等民俗文化;5、关注留守儿童;六、有民政人出演;7、片尾曲系我们自己创作的民政人之歌《守望》。
      拍摄微电影不是唯一的目的。我厅把宣传慈善、志愿文化放在了首位。运用浙江交通之声、杭州19楼、腾讯大浙网等新媒体和钱江晚报等平台,利用征集片名,招募主要演员、演员试镜、开机仪式、拍摄花絮、志愿者体验等环节进行了宣传,形成一波又一波的宣传热潮。
      第三个创新,是正在筹划与大型影视公司合作,拍摄地名文化系列纪录片,暂名为《大地有名》。如果拍得好,将面向全国。
      培训班上,播放了《守望》和《幸福家园》,试放了慈善微电影《恋恋西塘》的样片。
      会上还宣读了表彰决定。经报社社委会研究决定,并报民政部同意,中国社会报对一年来在民政宣传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湖南省民政厅等230个先进单位、余刚等148名先进个人和刘子渐等65名优秀通讯员进行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