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经济带动四季采摘游
木屋,石槽,一对中年夫妇,一个抡起木槌,一个翻动石槽里的米粉。“呦呵、哟呵”的吆喝声,伴随着木头撞击石头的声音,沉稳而厚重。
“这就是特色小吃——名声在外的三都麻糍,”建德三江口村村委会主任余强说,把浸过一天的糯米和粳米,按比例蒸好,接下来全凭手工“舂”,村里人“舂”的时候习惯吆喝上几句,手下“舂”出来的麻糍,那叫一个香甜软糯、齿颊留香!
九姓渔宴+民宿红利
最穷自然村变身富裕村
“现在1点半了,渔家乐可能会空闲点,带你们去瞧瞧。”余强说。
陈老大渔庄,饭菜的香味早已弥漫开来。农村自家的二层小楼里,都是用餐的食客。原以为早过了饭点,能和老板陈老大聊上几句,结果也只能是见缝插针。顾自瞧了桌上一眼,果然全渔宴,端端正正地摆了九盘,香气四溢。
余强介绍,这是村和镇里联合推出的九姓九菜,说起九姓那还是颇有来头的。原来被朱元璋打败的陈友谅旧部,逃难来此定居,明朝以后不准他们上岸生活,始称“九姓渔民”。这九道鱼宴便分别用九姓渔民的九个姓——陈、钱、林、李、袁、孙、叶、许、何入菜。
陈老大说早在七八年前,就开始做渔家乐了,民宿只是附带着做,那时渔家乐不怎么红火,民宿条件也不太好,来的人并不怎么多。从去年开始,村里的渔家乐开始集体整改,联合镇里多年一直重点推出的旅游项目——柑橘采摘游,同时在民宿上下功夫,装修房间,提升住宿条件。
整改完毕后,现在他们家有6个房间,能同时容纳20人入住,原本无人问津的民宿,一下子红火起来。现在每到双休日,订餐、订房的络绎不绝。陈老大憨厚地笑着,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
余强说,像陈老大这样的渔家乐,渔业村总共有9家, 其中5家还经营民宿,全村共有70个床位,能接待小型的旅游团队在此用餐住宿。过去没民宿的时候,来渔家乐和采摘游的游客,看看风景,摘摘橘子,几个小时便也走了,虽然给农民增收不少,总也不尽如人意。现在做起了民宿,游客增加了40%不说,直接带动渔家乐和采摘游的推广,产生效益500万元左右,每年游客达到8万人次,黄金周柑橘节的时候日人均流量达到3000人次,这都是新形势下的民宿给渔业村带来的红利。过去最穷的一个自然村,如今俨然是富裕村,村民们为自己的家乡自豪。
青山绿水+四季采摘
青山绿水就是挣钱的资本
漫步在三江口的小村道上,两旁的碳画攀爬在徽派建筑的外墙,都是渔耕、农耕文化风情,细细品评别有风味。
村子中心地带置有好几处人工水池,鲤鱼、水龟在水中漫游,不时有小鸟在池边休憩、嬉戏,时间仿佛也慢了下来。
边走边听着村主任唠嗑。从前三江口最穷就是这个自然村,都是渔民,没读过什么书,也没什么文化。后来愣是靠着自己的勤劳和不怕吃苦的精神,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既然烧鱼是拿手,那就起家做有特色的渔家乐。渐渐的,来品尝的人多了,旅游的人也多了,他们动起了脑筋,自己搞起了传统文化表演节目——九姓渔民婚礼,办起了采摘游。
本来只有9-10月柑橘采摘期,现在丰富了品种,有黄桃、葡萄、枇杷等,采摘期从5月一直延伸到来年1月。其间,村里还花了数百万元提升整体环境,搞清洁乡村,因为村民们知道,有青山绿水就有挣钱的资本。
近几年,村里又整合三江口本地的特色小吃麻糍、千层糕、灰汤粽等,这些小吃有的还在本地农博会上露了脸。如今除了吃的、玩的、看的,民宿办起来了,变成村里的摇钱树,带动采摘游、渔家乐和其他产业,真正让村民过上了富裕的日子。(本站编辑 刘娟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