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一块亟待做大的“蛋糕”
自2013年起,我国经济迎来了新常态时期,经济增速呈现出放缓迹象,转型升级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向。与全国同步,我省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寻求新的突破口势必成为重中之重。民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我省民营企业还面临着数量少、规模小、层次低、发展慢的现状。适应新常态时期的新要求,抓住“一路一带”发展新机遇,不断扩大民营企业方阵,将是促进我省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发展面临多重困境
民企方阵亟待扩大
不久前,我省发布了民营企业营业收入50强、纳税50强、安置就业50强榜单。据了解,此次民营企业营业收入50强入围门槛为2.49亿元,营业收入总额达到402.5亿元,兰州亚太实业集团、方大炭素公司、西部中大建设集团以35.76亿元、33.73亿元和29.78亿元分列前三位;民营企业纳税50强入围门槛为922万元,纳税总额达到27亿元,其中纳税亿元以上的企业有6户,方大炭素公司、兰州亚太实业集团、甘肃天庆集团等企业均榜上有名;民营企业安置就业50强入围门槛为625人,共安置就业人数为98419人,户均安置1968人。
从数据来看,我省民营企业的确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成绩,但放在全国的大盘子中,我省民营企业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在由中国民营企业联合会、中国统计学会等单位联合组织评选出的“2014年中国民营500强企业榜单”中,我省民营企业仅有甘肃盛达集团公司和甘肃国芳工贸集团公司上榜,且分别排在第150位和第452位。据统计,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在地方经济总值中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与东部发达省市相比差距更大。从数量上看,我省每万人仅拥有中小企业57户,远低于全国130户的平均水平;从规模看,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民营企业仅为28户;从纳税看,甘肃民营企业纳税亿元以上的仅有6户。
民营企业发展落后固然与我省地处西部,受到环境、市场、成本以及资源因素制约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我省民营企业自身发展面临重重困境,难以挣脱落后的桎梏。首先,我省民营企业在硬实力和软实力上都相对落后,难以形成强大的竞争力。不仅生产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而且知名企业极少,品牌产品也不多,市场竞争乏力。其次,我省的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传统制造业、服务业和房地产行业,在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和新能源领域没有大突破,这就很难适应新时期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此外,融资难、融资贵、税费重问题依旧困扰着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歧视”问题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使得个别行业企业不堪重负。同时,部分民营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员工综合素质也亟待提高,目前状况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快速变化的需要,民营企业对于高水准、高技能人才需求大量增加,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其发展的最大瓶颈。
要改变民营企业发展滞后的现状,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扩大民营企业方阵。只有从数量上实现飞跃,才能让民营企业“抱团取暖”,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取得长远的发展,进而越过发展的重重困境,在竞争力、融资难、人才匮乏等困境中实现突围。
抢抓新时期机遇
民企发展迎暖春
近日,省长刘伟平在我省的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已成为今年我省政府工作的主要内容。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带来的新特征、新规律、新要求,如何创新驱动,提质增效,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是今年省“两会”上的一大关注热点。此外,对于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国企民企互补、招商引资优惠等方面在我省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有提及。加之2014年国家建设“一路一带”战略构想的提出,我省正好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重要位置,这一系列新机遇的出现,将注定为我省民营企业的快速成长发展带来暖暖春意。
首先,我省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2014年,我省出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开通兰州至迪拜、第比利斯、新加坡3条国际航班和中欧货运班列“天马号”(武威至阿拉木图),举办了“亚洲合作对话丝绸之路务实合作论坛”“中国·中亚合作对话会”以及第二十届“兰洽会”等,全年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达成经贸合作项目合同及协议83个,贸易额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13年的18%提高到23%。民营企业可利用这一机遇,在2015年及未来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将自身做强做大。
其次,我省加大了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仅2014年我省就出台了30项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中小微企业税收减免政策,省级推出首批100个引入非公资本投资的混合所有制经济项目,组织开展民企陇上行活动,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1%。同时,我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建立健全各类金融服务机构,强化服务功能,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
此外,我省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调整产业结构,为民营企业发展增添动力。目前,我省产业结构呈现出由重化工业为主向多极支撑转化的趋势;增长动力呈现出由投资拉动为主向“三驾马车”并重转化的趋势;生产供给呈现出由国企独大向国有和民营互补发展转化的趋势;招商引资呈现出由主要靠优惠政策向注重营造良好环境转化趋势;经济风险呈现出由相对显性向复合交织转化的趋势。种种趋势表明我省投资环境正在逐步朝着更加良好的方向发展,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提供了温床。
在新常态的氛围中,面对众多的新机遇,我省民营企业必须抢抓商机,立足自身实际,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以往的传统发展模式,才能取得更大发展。只有将民营企业的“蛋糕”越做越大,不断扩大民营企业方阵,才能进一步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