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当菜种 武义竹农挖一天竹笋抵白领三天薪水
竹笋是武义县山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尽管今年是武义毛竹出笋的小年,许多竹林无笋可挖,但是武义县泉溪镇湖沿村葛塘弄李国松的毛竹林基地,却每天都有大量的竹笋上市。
“头天挖的300多公斤鲜笋,送到武义星光菜场,以每公斤12元的价格销售一空,销售额达4000元左右,除去3个挖笋人的工资,还有3000多元收入呢!”昨天,在武义县泉溪镇湖沿村葛塘弄毛竹林基地里,李国松的一边挖毛竹笋,一边兴奋地说。
据了解,这片毛竹林是李国松在2002年承包的。原先这100余亩竹林还是杂灌丛生,山上只有稀疏的几株小毛竹,几乎没有开发价值。2003年春,李国松在武义农商银行的资金扶持和林业局的技术指导下,他将山上的杂柴砍去,挖掉树蔸,栽上了5000多株母竹。为了让竹林能多发笋,长大竹,他烧灰积肥,采青埋青,科学施加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结构,改良土壤肥力。一有空闲他就围着山林转。翻土,施肥,挖竹笋,铲除老竹鞭,防治病虫害,寒来暑去,劳作不辍。在他细心耕耘下,昔日的残次林变成了郁郁葱葱的笋竹两用林。
“除草、施肥、浇水,以往种菜的各种程序我都套用在毛竹上,把竹园当田耕,把毛竹当菜种,笋竹两用林效益逐年提高,仅今年正月初七以来,鲜笋一项收入就将近6万元了……”说起自己培育的毛竹笋,李国松来了劲头,他欣喜地告诉笔者,毛竹林出笋素有大小年之分,由于采用“冬笋不分大小年”技术,如今他的竹林已经打破了常态。“其实并没有很复杂的技术理论,简单来说,就是改变了种养方式,只需要将小年毛竹的母竹,也就是小年春笋留养起来。同时根据毛竹不同生长期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夏天让竹子‘喝水’,开春再为竹林配上‘营养套餐’……”
“现在我每天有几千元的收入。”李国松笑哈哈地说,“很多竹农看到我的毛竹林效益这么好,都来向我取经呢!”
武义县林业局工程师童文仁说:“目前农村中愿意从事一产的劳动力在不断减少,对竹林培育积极性已不高,再加上毛竹大小年为竹林系统自然规律和毛竹林经营传统习惯等因素,迫使农民转变竹林经营模式。对海拔较低,交通方便,土壤质地好的竹林推广精细化管理。此外,还可以培育林下经济复合经营模式,通过开发林菌、林药、毛竹覆盖、林苗等复合经营模式与技术,从而提高竹林综合效益。”(武义县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