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基因组测序研究通过国家验收
7月11日,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重大项目“毛竹基因组测序研究”通过国家林业局验收。项目由国际竹藤中心主任江泽慧主持,中国林科院、国际竹藤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3家单位共同完成。
毛竹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木本竹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在山区脱贫致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全球每年竹产品国际贸易额近20亿美元。毛竹全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填补了禾本科植物竹亚科基因组的空白,将对包括竹类植物在内的一系列重要物种的基因功能、分子育种、物种进化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产生推动作用。这项研究由我国科研人员自主完成。
项目采用第一代测序技术和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相结合的策略,获得了毛竹2.05Gb基因组草图,覆盖毛竹全基因组的95%,预测出31987个高度可靠性的基因,成果于2013年2月24日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Nature Genetics》上。这是截至研究成果发表时,世界上使用第二代测序方法测定的、结构最为复杂的高等植物基因组之一。
项目利用比较基因组学方法,通过对多物种的直系同源基因家族的聚类与进化分析,首次阐明了毛竹于5000万年前从禾本科植物中分化出来,继而于1200万年前形成了四倍体,最后演变成现代二倍体毛竹的进化历史。同时,揭示出二穗短柄草比水稻与毛竹的亲缘关系更近。项目组构建了毛竹不同器官、不同发育时期材料的全长cDNA文库,并测序组装获得了10608条全长cDNA序列和约38000条EST序列。建立了包括毛竹开花时期等多类型材料的基因表达谱,首次从基因组层面对包括快速生长和开花调控在内的毛竹特殊生理过程的形成和机理进行了分析。
项目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竹子基因组分析与注释数据库,提供了比较基因组、蛋白-蛋白互作、代谢通路和组学信息可视化分析工具,对促进竹类植物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由9位院士专家组成的验收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验收,认为项目成果为毛竹及其他竹类植物的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