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连续5年给已故儿子的QQ空间留言引网友泪崩 但如此寄托哀思可取吗?

04.03.2016  09:04

    近日,一位母亲让很多网友泪崩:她在儿子去世后的五年多的时间里,一直把儿子的QQ空间留言板作为寄托自己哀思的地方。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她便在留言板上与儿子“对话”,尽管这种交流一直是单向的。

    这位母亲的留言截屏在微信朋友圈疯狂传播,让众多网友止不住感慨母爱的伟大。但是,像这位母亲这样,长期深陷在丧子的悲痛之中,真的好吗?

     这位母亲尚未接受丧子事实

    研究表明,人们在应对突发事件所产生的心理危机时,大部分人会随着时间慢慢自我调节、恢复,但是小部分人可能在未来长时间的生活中被慢性心理创伤所扰,留下不同程度的心理阴影,导致性格发生改变甚至做出极端行为。

    家庭教育亲子导师刘泽慧分析,我们常说活在当下,这位母亲显然是尚未接受丧子的事实,还没从悲伤中走出来。刘泽慧说,她一直给孩子留言便是不接受孩子逝去事实的表现,从时间点上看,她依然把自己放置在孩子还活着的世界中。

    那么,长时间与自己臆想的世界状态共存对于母亲而言是否有害呢?面对至亲之人去世,在世的人又该如何走出悲伤的阴影呢?

     悲伤之源来自分离的焦虑

    即使是活着的状态,人们也时常面临分离的焦虑、悲伤,家长和孩子都会有。

    程度轻的比如孩子开始上幼儿园,父母要接受分离,但是这种分离是短时间,短距离的。而这位母亲的分离程度更深。

    因此,在人死之后,通常会有一个仪式。葬礼或是追悼会都是告别的过程,通过告别,人们与死者切断原有的联系,一般在仪式之后,大部分人会接受现实,慢慢放下,继续生活。

    也有人无法隔断这层联系,忍受不了生死分离。作为一种应激反应,那位长期在亡子空间留言的母亲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她从心里不接受分离,不肯面对现实。

    人与人之间情感连接的深度,影响了人们分离时的表现。比如,有的孩子是爷爷奶奶一手带大的,当他们去世时,孩子会表现出强烈的悲痛。文中的母亲便是放不下对孩子的思念,一直给他留言。但是母亲的留言是孤独的,她的倾诉没有人回应。孤独和焦虑会渐渐吞噬母亲原有的生命热情。

    这位母亲的留言何时会停止并不可知,但这份分离的悲伤会成为她慢性心理创伤的伤口,一直无法结疤。

     心理重建有方法

    刘泽慧说,一个人要恢复内心的伤痛需要爱的力量。当遭受突如其来的变故时,一个人的力量很微弱,他需要有人拉他一把。悲伤犹如一个巨大的坑,把活着的人困在里面。

    四川地震灾后,也有不少人失去了自己的至亲。由于家园被毁,亲人离散,自身伤残等原因,人们会出现恐惧、绝望、紧张等情绪,这些心理伤害是难以估计的,因此每次灾后,心理专家都会建议,比起物质重建,心理重建更重要。

    首先,给自己一个时间截点去处理这份感情,利用仪式来结束。有一位母亲在自己的孩子去世后,和丈夫一起领养了一个小男孩,意在以另一种方式延续孩子新的生命。刘泽慧建议,不妨给自己放个假,与过去做个告别,利用假期与家人或者朋友一起出游,释放一下自己的心理压力。

    其次,求助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处理情绪。心理研究证明,只有当事人意识到自己想寻求帮助时,外部的帮助才会变得更加有效。心理咨询师能够从更加专业的角度分析原因,治疗心理问题。

    再者,接受他人帮助,建立新的兴趣。学会向身边的家人、朋友倾诉,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身边的家人不妨做一回“树洞”,让对方感受到信任与陪伴。刘泽慧说,伴侣、朋友、专业老师是三个最大的支持。

    逝者已矣,那位母亲要想早日走出丧子之痛,最好的选择是与活着的亲人多交流,多互相关爱,以好好活下去的方式继续失去爱子的生活。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见习记者 夏莹        编辑:叶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