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市残联发挥信息平台作用 提升爱心服务效率

19.03.2015  12:19

  桐乡市以浙江省“残疾人综合信息服务管理系统”、“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系统”为基础,自行研发“残疾人就业管理系统”和“扶残助残爱心工作平台”,形成覆盖全市14个镇、街道、区的210个村(社区),服务全市4.3万余名残疾人和3300余家用人单位,功能全面、纵横贯通的全方位扶残助残信息化工作平台,实现了信息查询、审核审批、助残服务全面网络化,使信息化手段延伸到基层残疾人管理的“神经末梢”,大幅提升了扶残助残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受到基层残疾人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主要做法是:

一、四网联动,打造“全覆盖”信息高速通道

1、抓应用,普及“残疾人综合信息服务管理系统”。省残联开发“残疾人综合信息服务管理系统”后,桐乡市积极组织落实该系统的安装和运用。为充分发挥该系统的信息互动功能,将该系统安装到每个镇(街道)、村(社区),对相关人员进行了操作培训,使各基层残疾人工作机构都能实现实时查询全市残疾人动态信息,实现信息网络全面覆盖。

2、抓拓展,开发“残疾人就业管理系统”。针对《残疾人综合信息服务管理系统》尚未开发残疾人就业管理功能和年度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面广量大、用人单位有关数据审核难度大的实际,于2008年由市残联牵头,联合地税、国税、民政三个部门共同研发了“残疾人就业管理系统”。将全市16000余名持证残疾人、所有用人单位、全部福利企业信息纳入系统管理,实现了信息实时更新、相关数据自动比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和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享受全部网上审核。该系统填补了省内空白,2008年6月正式上线运行后,大大缩短了企业信息、残疾人信息的审核时间,节约了征缴成本,减轻了企业工作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

3、抓整合,搭建“扶残助残爱心工作平台”。2009年8月,在省残联已有“残疾人综合信息服务管理系统”和 “浙江省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系统”基础上,积极落实系统的应用,与此同时,从整合网络资源、扩充工作内容、提高工作效率出发,提出了搭建网上“扶残助残爱心工作平台”的思路。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开发和调试,该平台操作系统于2010年9月正式在全市各镇、街道残联启用,同年底覆盖到全市所有的村(社区)残协组织,实现了“残疾人综合信息服务管理系统”、“浙江省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系统”和“桐乡市扶残助残爱心工作平台”这三个操作系统的“三网合一”。“残疾人就业管理系统”由于需要与国税、地税、民政部门联网协同,因而仍保留原有功能并单独运行。市残联其他各项扶残助残政策补助、管理服务工作全部纳入在“三网合一”平台上实现网络协同,实时操作、查询。

二、六位一体,构建“高效能”助残服务机制

一是实现了持证残疾人信息网络共享、实时查询。依托“残疾人综合信息服务管理系统”,建立了全市统一、动态、正确、完整、唯一的数据库,并共享到“扶残助残爱心工作平台”,联通到相关部门和单位,对持证残疾人基本信息进行一站式查询,保证了查询数据及时准确,信息详细完整。

二是实现了残疾人就业服务网络多层次互动。通过“扶残助残爱心工作平台”,符合就业条件的残疾人可就近在村(社区)登记求职信息,同时市劳动保障局、各镇(街道)也可即时发布用人单位招聘信息,从而在网上搭建了一条快速便捷、多层次互动的就业服务信息通道,进一步促进并拓宽了残疾人就业服务的渠道。

三是实现了残疾人基本保障、基本服务联网比对、申报。利用市民政等部门的相关数据库,开展残疾人残疾人社会保障(养老保险、生活不能自理、危房改造)、社会服务(医疗康复、教育补助和就业创业)等各项扶持补助工作。基层残联(残协)在收到残疾人相关补助申请,审核申报时只需在“爱心工作平台”输入残疾人身份证号或残疾证号,操作系统就可自动比对其家庭经济状况,准确生成补助基本信息,即时上报市残联。同时,基层残疾人工作机构通过平台可实时了解上报残疾人补助审批流程,从而保证了各项扶持补助的及时性、准确性,提高了服务效率。

四是实现了残疾人康复服务网上指导、调查。依托“爱心工作平台”,及时发布残疾人康复服务、康复需求通知(通告),实现了残疾人康复医疗、功能训练、辅助器具适配、心理辅导、康复转介、残疾预防、知识普及和咨询等康复服务的网上申报,提高了政策的透明度。

五是实现了涉残企业(用人单位)优惠政策网上审批、快速兑现。“残疾人就业管理系统”对已就业的残疾人信息进行严格设置,并与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链接,对就业残疾人持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真伪进行验证,对同一残疾人在不同单位就业情况进行自动校验比对。在确认涉残企业(用人单位)残疾人有效安置数量后,安置残疾人的相关企业(用人单位)享受何种退税、优惠政策即可在网上完成审批,有效杜绝了以往审核过程中有效残疾人安置数量核对差错的发生。

六是实现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网络协同、联网审核。“残疾人就业管理系统”中,残联与地税部门共享了用人单位所属区域、单位名称、注册地址、单位纳税人编码、年度在职职工平均人数、社保人数等多项内容。市残联审核后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应征数及时通过系统传递给代征主管地税机关,地税部门依据残联核定数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保证了年审和征收工作的紧密衔接,通过网络协同,提高了年审准确率,同时也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五项制度,提升“规范化”信息管理水平

1、数据维护制度。经市编委会批准,市残联专门成立了信息科,配备了3名信息专职人员。及时掌握和更新残疾人动态数据资料,每季对全市残疾人“两个体系”涉及的业务工作开展统计调查、分析、预测和监督,为领导分析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和数据支撑。

2、分级审核审批制度。“爱心工作平台”实现了残疾人基本保障、基本服务由村(社区)申报、镇(街道)初审、市残联审核审批的程序,发挥了系统运作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公开性。

3、安全管理制度。根据信息工作管理要求,就系统使用的权限分配、数据传递的保密事项等专门作出规定。市残联分别与有关部门签订了有关残疾人个人信息保密协议,与镇(街道)残联、村(社区)相关工作人员也分别签订了保密协议,与每一名使用操作系统的人员全部签订保密承诺书,对系统的相关信息负有保密责任,在制度上保障了个人信息的安全,较好地解决了个人信息运用中的安全保密问题。

4、联合议事制度。有关单位对系统开发、运用过程,信息共享的方式、需要共享的信息和操作过程中需要获取的信息,或在系统运行中碰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通过联合议事会议形式进行沟通协调,解决共享内容和方式,及时调整操作系统完善升级问题,保证了信息传输的畅通、系统的正常运作。

5、考核考评制度。市残联坚持将信息化工作纳入镇(街道)残联年度综合目标考核范畴,制订了《信息化工作考核办法》,每季对全市信息化工作情况进行通报讲评,年底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充分调动残疾人工作者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了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工作的健康发展。

运用信息化平台开展残疾人工作,实现了残疾人工作决胜“网上”的目标。“爱心工作平台”基本实现了目前残疾人基本信息、各项政府补助数据的汇集,为完成各项残疾人各项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撑。如省残联每年开展的残疾人状况监测和2014年全国残疾人专项调查工作,我市基层残疾人工作机构均先在爱心平台系统对相关数据进行核实、比对,为全面开展工作掌握第一手基础资料。我市2014年全国残疾人专项调查工作进展顺利,并已于2015年春节前全面完成数据的初始录入和复录工作,复录差错率仅0.014‰,真正实现了决胜“网上”的目标。

尽管该市在运用信息化开展残疾人工作上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当前残疾人工作的要求和残疾人的需求还有差距,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做,信息平台需要不断完善,但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在省、市残联和市委、市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将根据残疾人工作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信息化工作平台,进一步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