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铿锵治水途 一路征程一路歌

07.04.2017  20:30

  驱车前往黄石山公园,远远便能望见一座朴实、庄重的大禹雕像矗立在黄石山后河河岸,目光炯炯,神情坚毅。作为治水精神的象征,龙湾将大禹雕像立在这里,守护着一方安澜。作为大禹精神的传承者们,龙湾凭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咬紧牙关不懈怠”的狠劲,坚定打好“拆治归”组合拳,坚定不移、步履铿锵,将“五水共治”推向新的高潮。

  2016年初,龙湾将“创成‘清三河’达标县,再夺大禹鼎”定为全年攻坚的总目标,打响“清三河”巩固提升战、“河长制”建设持久战、劣Ⅴ类水质消除战、河湖库塘清污(淤)歼灭战、重点工程建设攻坚战、舆论宣传阵地战“六大战役”。重任如山,只争朝夕,龙湾在温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全区的共同努力下,六大战役全线告捷。2016年,全区共完成“五水共治”投资10.61亿元,完成率143.9%。成功创成“清三河”达标县,“五水共治”考核排名温州市第一,继2015年之后,二度捧得全省“五水共治”工作最高荣誉——大禹鼎,在治水长卷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扑下身子 精准施策

  查看水质变化、询问治理进展、了解难题困境、问效河长履职,这些已成为龙湾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每月一督查”、分管副区长“每周一协调”中的规定动作。近年来,龙湾将“五水共治”作为生态化战略的重中之重,区四套班子领导一线领衔,部门街道各司其职,通过开展“三联四推五提升”部门联村、“双组双促”等活动,将治水触手直探一线,编织出全区互动、全域联动的治水网络。4个市控站位、22个街道水质监测点、6个重点区域水环境、12个生态村的水质“一月一测一考核”;125条已通过整治验收的黑臭河“两月一测”,为河道治理提供重要支撑。

  巡河、拍照、上传,几分钟之后就有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前往现场进行调查处置,并将处理结果第一时间反馈通报。帮助这整套流程一气呵成落实到位的“神器”,是去年龙湾在全区范围内推广的河长制APP。

  伴着“河长制”走向全国,龙湾在“河长制”建设上也迈出了新步伐。2016年,龙湾积极探索“河长制”信息化建设,大幅提升监管效率,以河道为单位,组建34个河长微信群,实时共享日常巡河、整改反馈情况。全区343块河长牌全部张贴二维码,通过“扫一扫”构筑“线下巡访+线上反馈”立体联动巡河网络,有效破解监管“时间差”。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龙湾区223条河道实现“三级河长”全覆盖,编织出一张“管、治、保”无缝对接的“保护网”。

  与此同时,龙湾区不断强化对河长履职督考力度,对8名经督办后水质没有明显改善河道的街道河长进行约谈,对3名未整改到位的街道河长通报批评,成为强化河长履职的又一“杀手锏”。作为全市“河长制”工作两个试点县(市、区)之一,龙湾区还积极开展“河长制”建设“双百双清”行动,通过让河长“包百河”“下百河”“清百河”“晒百河”,实现“水清岸清”目标。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还有许许多多的身影为龙湾“五水共治”殚精竭虑。区人大坚持治水监督不断档,通过专题问政、专题询问会、人大代表监督已治理的河等活动,主动监督问效。区政协组建“治水治气”监督调研组,开展民主监督“回头看”“政协万千行”等专项集体民主监督“五水共治”,治水没有旁观者。

  在更广层面,龙湾区通过开展“五水共治”“十进”公益宣传、“抓民调、创满意”“五水共治”“十个一”宣传攻坚月等活动,将“五水共治”新风传入每家每户,实现全区96个村(居)49000户全覆盖,全区“五水共治”征文比赛辐射50余所中小学。举办了“最美河道”“十佳河长”评选、“助力‘五水共治’·共建生态家园”摄影大赛、“丰收杯”城市环保定向挑战赛等活动。今年,龙湾又组织开展“跟着河长去巡河”、“河小二”招募、“五水共治”词曲创作大赛、党员河长认领等活动,首批招募“河小二”100余名,通过“保护塘河母亲河”护水毅行、“河小二”植绿护水等活动,共唱治水新曲。

   全力补短 大干快上

  波光粼粼的石坦河上,时有几只白鹭掠过湖面;朱宅新河临岸的公园,成为广场舞的新据点;黄石山后河(永中段)生态整治工程获评省河道生态建设优秀示范工程,在龙湾,一大批从前都要掩着鼻子走过的河道,现在蜕变成了钓鱼、漫步、晨练的黄金地段。2016年,预投资约1亿元的婚礼婚庆中心落户黄石山公园,为市民提供婚礼嫁娶摄影一条龙服务。青山绿水景宜人,水乡新景入画来,这背后是龙湾大干快上全力补上水环境短板的超常规努力。

  ——超常规克难攻坚,“清三河”取得新突破。治理只是第一步,让全区水环境彻底改头换面须有更强的韧劲。龙湾以全面贯彻落实“决不把脏乱差、污泥浊水、违法建筑带入全面小康”为引领,将“清三河”作为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在全面完成黑臭河、垃圾河整治验收任务的基础上,全面铺开“清三河”防反弹行动,实行“清单化”治理、“跟踪式”整改。同步开展入河排污(水)口标识专项行动,构建“部门-街道-技术单位”三方联动机制,率全市之先完成所有河道的入河排污(水)口标识,排查登记排污(水)口的数量3590个。与2015年相比,氨氮平均浓度下降43.1%,总磷平均浓度下降9.2%,高锰酸盐指数平均浓度下降13.9%,瑶溪站位、状元十字河站位稳定消除劣Ⅴ类。全区河道观感明显改善,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超常规铁面亮剑,污染源治理获得新进展。水的问题表现在河里,根子在岸上,亮剑源头才能根除病灶。龙湾坚持“谁污染谁治理”原则,实行“关停取缔一批、整合入园一批、异地转移一批”“三个一批”,大力推进重污染行业整治,发改、经信、环保等7个部门联合开展“零点行动”,淘汰钢铁落后产能12万吨。深入开展金属表面处理、线路板、移膜革、铸造等四类重污染行业整治提升,坚决关停整治无望企业,分行业召开整治提升专题推进会,分片区召开规范提升企业座谈会,关停重污染企业215家。严格执行“两高”司法解释,对污染水环境等违法行为实现“零容忍”,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7883人次,检查企业7468家次,打击取缔293家,移送公安7件,刑事拘留13人,形成强有力的司法威慑。

  ——超常规截污纳管,污水收集处理水平再上新台阶。龙湾全面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和配套管网建设,开展截污纳管专项行动,大力推进截污纳管尤其是“最后一米”纳管。2016年共完成截污纳管投资6079.8万元,完成率173.7%,完成截污纳管58.86公里,清疏170公里。先后投入4亿多元,全区96个村(片区)基本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大力开展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提高污水处理率、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和达标排放率,共完成投资3150万元,东片污水处理厂按期完成一级A提标改造,日均处理污水量从2015年的10.31万吨,提升到15万吨,处理能力与出水标准逐年提升。

  ——超常规清淤疏浚,河道综合治理打开新局面。“治水先治污,治污先清淤”,龙湾持续加大清污清淤力度,让水活起来、清起来、美起来。2016年,全区共完成清淤疏浚投资2108万元,完成率105.4%;清淤22.13公里,完成率105.58%;清除淤泥30.72万方,完成率110.3%;三项指标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其创新经验得到省级媒体专题报道,并获得省领导批示肯定。

   治水安澜 兴水惠民

  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近年来,龙湾区连续受到了灿鸿、莲花、浪卡、苏迪罗、杜鹃等台风影响,2016年遭受的多场降雨强度更为历史上罕见。面对灾情,龙湾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台”的防汛防台方针,大力推进骨干重点工程建设,以“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为目标,不断提升防汛抗台能力,筑牢平安防线。

  提速创优,骨干工程稳步推进。温州市温瑞平原东片排涝工程与瓯江标准海塘提升改造工程是龙湾区的两大重点骨干工程。目前,瓯江标准海塘提升改造工程项目建议书已通过省发改委核准受理,正在进行工可编制;瓯江河口堤线规划获市人民政府审批。温瑞平原东片排涝工程已完成可研审批和初设审查,2016年该项目应急工程已完成投资1.3亿元,年度投资计划完成率100.86%。滨水公园以及沿河绿化提升工程完成投资1.73亿元,超额完成投资任务。

  拼搏攻坚,特色工程快马加鞭。为切实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克服先天环境基础的短板,龙湾区7个“活水畅流”工程率全市之先全部启动。目前,永昌片“活水畅流”工程已完成工程招投标,计划今年完工;北山河活水工程本月基本完工;天马落河提水工程已投入使用,河道修复能力显著提升。作为温州市委、市政府经济发展重点工作“八大攻坚”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龙湾积极融入温瑞主塘河“水岸同治”项目建设,截至去年底,完成投资12.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309.37%。

  完善机制,保障工程强健有力。为确保“五水共治”重点工程能够安全、持续、高效运行,龙湾区不断加强工程质量监管。抽调农林、水利、住建、塘办、城管执法等单位技术骨干,组建“五水共治”工程质量监督小组,每月开展“五水共治”工程项目质量监督,并通报监督情况,确保发现问题或缺陷的坚决整改到位。在省、市“千人万项”专家组的指导下,全区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与标准化管理破难攻坚、全速推进。强化资金保障,探索PPP等创新模式,推出“五水共治”定向融资产品,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治水。规范“五水共治”资金管理,做到按规审核、及时拨付、高效利用。

  水是一面天然明镜,可以映照出责任和担当。把成绩留给昨天,把目光投向远方。走过闪光的2016,龙湾“五水共治”必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