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集团培育步伐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杭州大集团运行情况及发展分析
大集团是工业化国家或者新兴市场经济中普遍采用的一种产业组织形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扎实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是我市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战略决策的需要,也是从杭州实际出发,站在历史新起点上作出的必然选择。而大集团对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发展方式的转变、现代产业体系的建立以及对整个区域经济和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发展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集团来提升杭州经济的整体水平和国际化水平,就显得更为重要而迫切。
最近,我局对全市资产总计与年营业收入均超10亿元的174家大集团进行了统计监测,结果显示:2014年我市大集团继续保持健康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发展规模、科技创新和财政贡献等方面成效明显,但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够优化、治理结构不够完善、科研投入相对偏少等问题,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市大集团战略的稳步推进。
一、大集团运营状况
(一)总体情况。
2014年我市资产总计与营业收入达到双十亿的大集团为174家,比上年净增26家。从行业分类看,工业集团84家,占大集团总数的48.3%,建筑业集团29家,占16.7%,批发零售贸易、房地产等三产集团61家,占35.0%(详见下图)。
(二)运营特点。
1 、 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多元化发展成效明显。 统计调查数据显示,174家杭州大集团2014年末资产总计为23229.1亿元,同比增长11.0%,户均资产规模达133.5亿元。其中:工业集团资产总计10578.7亿元,同比增长14.5%,占全部集团资产的45.6%;建筑业集团资产总计2448.8亿元,增长10.8%,占10.5%;三产各行业集团资产10201.5亿元,增长7.6%,占43.9%。大集团围绕做大做强企业,加快资本扩张和资源整合,延伸产业和拓展规模,跨行业、跨领域的多元化发展已取得明显成效。2014年,174家大集团中有52家开拓了新行业领域的业务;有64家实施了企业兼并重组。有108家集团经营范围跨3个及以上行业,占大集团的62.1%, 其中跨5个以上行业的有49家,占28.2%(详见下表1)。集团下属成员子公司合计达2418家,比上年增加13.2%。在杭子公司1622家,占子公司总数的67.1%;驻外子公司796家,占32.9%,其中省内282家、省外487家、境外15家、香港12家。
表1 2014年我市大集团跨行业经营对比一览表
行业大类跨度(个) | 集团个数(个) | 所占比重(%) |
1 | 37 | 21.2 |
2 | 29 | 16.7 |
3 | 39 | 22.4 |
4 | 20 | 11.5 |
5个及以上 | 49 | 28.2 |
2 、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创新成果涌现。 2014年我市各大集团在利润下滑、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仍投入研发(R&D)费用149.0亿元,同比增长6.6%,为集团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其中工业集团研发投入132.5亿元,占总研发费用的88.9%,建筑业集团研发投入5.8亿,占3.9%,三产行业集团研发投入10.7亿,占7.2%。科研人才不断集聚。2014年末,174家集团共有科研人员3.98万人,比上年末增长5.8%,高于在岗职工人数增幅2.6个百分点。76家集团共建立了企业科研机构(中心)215家;其中国家级45家,省级170家。科研成果丰硕。近三年研发的科技项目获国家科技一等奖5个、二等奖11个。取得发明专利申请量5026个,授权量4123个。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2442.8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增幅高于营业收入12.1个百分点。
3 、 民营集团占据主导,国有集团砥柱中流。 大集团中,民营企业集团117家,占全市的67.2%,其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分别占全部集团的50.7%和52.8%,充分反映了我市民营经济的发达程度。国有控股集团37家,占总量的21.3%,其资产总额和占营业收入全部大集团比重分别为39.4%和37.4%,说明国有控股集团在我市虽然数量少,但资产规模大、营业收入高,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无可替代。
4 、实现税收快速增长,社会贡献持续加大。 2014年,我市174家大集团上交税金达323.1亿元,同比增长16.3%,税额净增44.6亿元。近三年来有80家大集团投入教育、卫生、环保等民生事业共计174.0亿元,约占80家集团近三年利润总额的6.3%。参与中心镇建设项目60个,总投资127.7万元。积极安置就业岗位。至2014年末,大集团从业人数126.58万人,比上年末增长2.8%,增加就业33891人(详见表2)。
表2 2014年末大集团从业人数变化情况
所属行业 | 本年实际(人) | 去年同期(人) | 同比增长(%) | 占比(%) |
总计 | 1265795 | 1231904 | 2.8 | 100 |
工业 | 454242 | 450659 | 0.8 | 35.8 |
建筑业 | 536290 | 512628 | 4.6 | 42.4 |
第三产业 | 275263 | 268617 | 2.5 | 21.8 |
其中:批零业 | 177941 | 171889 | 3.5 | 14.06 |
交通运输业 | 48192 | 47946 | 0.5 | 3.81 |
住宿餐饮业 | 25298 | 25776 | -1.9 | 2.00 |
软件服务业 | 187 | 161 | 16.1 | 0.01 |
房地产业 | 10046 | 9957 | 0.9 | 0.79 |
租赁商务活动业 | 5026 | 5329 | -5.7 | 0.40 |
文化娱乐业 | 8573 | 7559 | 13.4 | 0.68 |
5. 对外投资步伐加快,收益水平稳步提高。 2014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异常严峻,我市大集团坚定实施“走出去”战略,并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14年末,174家大集团有境外投资的10家,并购境外企业的4家,累计对外投资1255.0亿元,比上年末累计增长11.5%,其中本年对外投资298.8亿元,增长54.2%。实现投资收益237.7亿元,增长14.3%。
二、我市大集团培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4年,我市大集团培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受国内外大环境影响,导致企业出口受阻,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下滑,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一)大型企业数量偏少,分布结构不够合理。
1、重量级集团偏少。根据中国企业家联合协会公布的2014中国企业500强名单显示:我市共有24家单位入围,包括23家集团与1家大企业。入围家数比上年减少1家。根据排名情况看,有7家单位的名次较上年有所退后,其中传化集团下降73位,降幅最大;浙江省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与上年持平;13家单位名次较上年有所上升,升幅最大的是杭州锦江集团有限公司,上升了69位。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和中球冠集团有限公司成为2014新入围集团企业(详见表3)。
表3 2014中国企业500强杭州市入围名单
上年位次 | 今年位次 | 排名差 | 单位名称 |
56 | 63 | -7 | 浙江省物产集团公司 |
85 | 96 | -11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125 | 119 | 6 | 万向集团 |
131 | 129 | 2 | 杭州钢铁集团公司 |
150 | 152 | -2 | 广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179 | 165 | 14 |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 |
162 | 167 | -5 | 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 |
171 | 169 | 2 | 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
186 | 180 | 6 | 浙江省兴合集团公司 |
199 | 190 | 9 | 绿城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
222 | 191 | 31 | 浙江荣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223 | 209 | 14 | 杭州汽轮动力集团有限公司 |
232 | 232 | 0 | 浙江省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 |
252 | 241 | 11 | 中天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256 | 252 | 4 | 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264 | 262 | 2 | 浙江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 |
265 | 272 | -7 | 盾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400 | 401 | -1 | 浙江昆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427 | 413 | 14 | 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496 | 427 | 69 | 杭州锦江集团有限公司 |
新入围 | 457 | -457 | 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 |
新入围 | 466 | -466 | 中球冠集团有限公司 |
405 | 478 | -73 | 传化集团有限公司 |
与其他14个副省级城市相比,2014年我市入围企排名第1,与上年持平。但规模分布相对靠后,特别是重量级大型集团、新入围企业、排位靠前企业都相对偏少,与广州、深圳有较大差距。入围企业营业收入总计16351.4亿元,同比提高了12.7%,排名由上年第1降为第2位(详见表4)。
表4 2014年杭州、广州、深圳入围中国500强企业分布情况
各类企业数 | 杭州 | 广州 | 深圳 |
新入围 | 2 | 4 | 3 |
排名下降 | 7 | 11 | 5 |
排名上升 | 13 | 6 | 6 |
排名持平 | 1 | 0 | 0 |
前100位 | 2 | 2 | 4 |
100-200位 | 9 | 6 | 0 |
200-400位 | 6 | 9 | 10 |
400-500位 | 6 | 4 | 0 |
2.地域分布不均衡。从地域分布看,我市大集团主要集中在主城区和萧山区,其余区县(市)分布较少,尤其是淳安县企业集团无一入围(详见表5)。
表5 2014年全市大集团地域分布表
所在区(县、市) | 集团家数 | 占比(%) |
总计 | 174 | 100 |
上城区 | 13 | 7.5 |
下城区 | 22 | 12.6 |
江干区 | 10 | 5.7 |
拱墅区 | 8 | 4.6 |
西湖区 | 19 | 10.9 |
滨江区 | 22 | 12.6 |
萧山区 | 45 | 25.9 |
余杭区 | 7 | 4 |
富阳区 | 12 | 6.9 |
经济开发区 | 4 | 2.3 |
风景名胜管理区 | 2 | 1.2 |
大江东开发区 | 6 | 3.5 |
桐庐县 | 1 | 0.6 |
建德市 | 1 | 0.6 |
临安市 | 2 | 1.1 |
3. 产业发展不平衡。 2014年我市三次产业占GDP比重分别为3.0 %、41.9%和55.1%。而174家大集团按集团主营行业分,第三产业61家,比重仅为35.1%,比三产占GDP比重低20.0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业3家,批发与零售业42家,住宿业2家,房地产业10家,服务业4家,数量明显偏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均GDP的提高,我市已逐步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但目前我市还缺乏一批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的大型集团及农、牧、渔业为主的现代大型农业集团。
(二)营业收入增幅趋缓,获利能力下降明显。
统计调查数据显示,我市174家大集团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23301.3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营业收入下降的集团有60家,占34.5%。174家大集团中:工业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1441.1亿元,同比增长4.4%;建筑业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461.3亿元,下降1.2%;三产行业集团实现营业收入8398.9 亿元,增长1.7%(详见表6)。
表6 2014年大集团分行业营业收入情况
所属行业 | 本年实际(亿元) | 去年同期 ( 亿元) | 同比 增长(%) | 占比(%) |
总计 | 23301.34 | 22718.75 | 2.6 | 100 |
工业 | 11441.08 | 10955.98 | 4.4 | 49.1 |
建筑业 | 3461.38 | 3504.90 | -1.2 | 14.8 |
第三产业 | 8398.88 | 8257.87 | 1.7 | 36.1 |
其中:批零业 | 7087.26 | 7041.08 | 0.7 | 30.4 |
交通运输业 | 338.82 | 296.95 | 14.1 | 1.5 |
住餐业 | 86.92 | 83.93 | 2.6 | 0.4 |
软件服务业 | 60.34 | 74.18 | -18.7 | 0.3 |
房地产业 | 613.62 | 578.12 | 6.1 | 2.6 |
租赁商务活动业 | 121.88 | 112.13 | 8.7 | 0.5 |
文化娱乐业 | 90.03 | 71.48 | 25.9 | 0.4 |
2014年受人民币升值、产品价格下降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持续上升,174家集团成本费用合计22448.1亿元,同比增加3.6%,其中:营业成本20953.5亿元,财务费用355.1亿元,分别上升3.4%和25.2%。年末资产负债率为68.2%,比上年末上升4.9个百分点。174家大集团实现利润总额956.2亿元,下降2.7%,户均利润5.5亿元,利润总额超10亿元的25家。其中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成为我市首家利润超百亿集团。按行业看,工业集团实现利润572.4亿元,下降 2.6%;建筑业集团实现利润102.7亿元,上升10.5%;三产行业集团实现利润281.0亿元,下降7.1%。
(三)创新驱动能力不强,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相继出台了引导、奖励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加大了资金扶持力度,大集团的创新意识得到一定的增强。但2014年受企业效益下滑等因素影响,我市174家大集团研究开发费用支出仅占营业收入的0.6%。对照国际标准(科研投入与销售收入比不足3%的企业缺乏发展后劲;在3%到5%之间,企业能够存活),我市大集团研发(R&D)费用投入比重偏低,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影响企业持续稳定发展。调查显示,排在首位的技术创新困难是:缺乏研究人员、研发能力不强,占65.6%,比第二位高出13.0个百分点。
(四)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影响集团做大做强。
企业家表示,市场需求下降是影响生产经营的主因,占47.8%。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既有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国内外市场需求下降的因素,也有前几年盲目扩张产能造成的后遗症:一是原材料及产成品库存积压,存货5443.4亿元,同比增长14.7%;二是订单减少,开工不足,产能利用率下降。同时,市场环境不佳,导致企业应收账款上升,2014年174家大集团应收账款1450.9亿元,上升12.3%;企业融资渠道狭窄,银行借款5419.4亿元,同比仅上升4.6%,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加大,银行“惜贷”情况较为普遍。大量的应收账款和银行的惜贷,一定程度上造成企业资金短缺,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对策与建议
在问及“为更好更多地培育大集团,政府部门应该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时,集团最希望政策扶持(83.3%)、加强宣传(23.7%)、资金支持(21.5%)、优化环境(21.0%)。
(一)提供精准有效的政策扶持。
科学制定规划和政策,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帮助企业掌握政策内容。对贡献突出、转型升级、自主创新等方面有突破的项目和企业,在财政补贴、税收减免、激励奖励、专项贷款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对自主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符合杭州市产业发展方向的大集团,在企业转型升级和实施收购、兼并、扩张过程中,在政策上予以重点扶持,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引导大企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重点帮助其主要产品和商标争创国家、省级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鼓励、支持大企业建立技术中心、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产业中试基地。对具备条件的大企业,优先推荐其申报国家级、省级“中心”、“基地”,并给予建设经费支持。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人才引进特别是外籍高端人才的引进工作,要成为人才建设发展的关注点,要用包括扶持资金、贷款贴息、股权激励、购房补助等“套餐”优惠政策筑巢引凤。要在出入境和长期居留、税收、保险、住房、子女上学、配偶安置等方面做好服务。给予大力引进高端人才的企业以补助,用财政补助、税收减免等政策鼓励企业自身培养高端人才。
(二)营造有序公平的市场环境。
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建议完善行业信用评级体系,建立企业信用考核和评价制度。注重过程管理,建立有序的市场监督管理机制,加大监管力度,建立政府行政执法、市场优胜劣汰、行业自我约束、社会舆论监督、群众广泛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机制。规范行政管理,精减职能审批环节。提高职能部门专业水平与综合协调能力,提升服务意识。同时,加大职能部门间联合执法,简化、方便企业投资、扩建、转型升级等工程审批程序,以加快项目的推进。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建议政府“重点查一下企业还需要多少审批事项,哪些需要保留,那些需要取消,把审批制度改革落实到位”, “对目前社会隐性成本进行研究,清理对企业的收费项目,调整税收政策,减轻企业各项税费负担。
(三)破解制约发展的融资困难。
拓宽融资渠道。一是发展债券融资,鼓励企业根据自身需要发行债券筹措资金;二是直接融资,鼓励上市融资;三是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开发建设。建立和完善银企协作机制。政府和银行要充分估计当前的经济形势,鼓励行业采取限产措施,保持续需平衡,使得企业良性经营,进而改善保持经营效益的改善。由政府部门牵头,会同大集团和银行等信贷机构,定期召开银企协作、对接等形式的见面会,为政企互动、银企协作搭建交流平台。贷款政策适当倾斜。不少实体经济集团呼吁:“金融行业的放贷标准应根据基础行业做不同的要求,而不是把实业与金融投机同一标准,只看短期利益,不看产业发展。”希望政府扩大政策性贷款规模,并向民企适当倾斜;督导金融机构简化融资环节,降低企业转贷难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提供专项贷款支持,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金融服务体系。
(四)加强企业形象的宣传推广。
建议政府组织媒体资源,吸收国内外现代化企业形象宣传和品牌建设的优秀成果,形成具有特色的多元化,多层次的集团宣传模式,为杭州经济社会贡献突出的集团免费宣传推广,树立标杆形象,推进品牌建设。同时介绍杭州在人才引进、经营环境、转型升级、自主创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和实际成效,让杭州的企业走向世界,也让更多的集团认识、了解和选择杭州。建议由政府牵头举办大企业集团高端论坛、各类经济合作洽谈会、大型订货会、展览会、招聘会等商贸活动,搭建企业宣传平台,扩大大企业影响力和知名度;引导企业做好品牌建设和维护,以提高集团整体形象。建议政府充分利用传媒报导、经济交流合作等时机,加大正面宣传力度,推介杭州市在转型升级和自主创新方面取得重要成果的大企业集团,在主流媒体上分行业发布排行榜,让更多在行业中做的好的企业展示在公众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