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举行“寻梦中国•正言正行”专题访谈——探讨佛教文化的当代社会价值

29.06.2015  18:19

编者按:5月25日上午,杭州市“东南佛国·托钵行脚”佛教慈善活动结束后,浙江省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五大宗教团体在灵隐寺隆重举行了 “寻梦中国·正言正行”系列宗教文化活动启动仪式。为响应浙江省五大宗教共同举行系列宗教文化活动的倡议,当日下午,杭州灵隐寺方丈光泉法师邀请浙江大学哲学系李明友教授、腾讯大浙网总裁傅剑锋先生等学者、媒体代表齐聚云林书院,共同探讨佛教文化的当代社会价值,探讨佛教如何在“寻梦中国·正言正行”活动中发挥自身的作用。本次访谈由浙江卫视主持人郝艺然先生主持,社会各界人士、灵隐寺法师、信众共200余人参加。本期摘要刊发他们的精彩观点。

 

为众生种福田是佛教徒的“中国梦

光泉法师:作为一名佛教徒,我一直在思考——21世纪的今天,我们如何来缅怀释迦牟尼佛,以及佛祖当年生活的状态?这对佛教徒们的修行生活很重要。后来,我们想到了用托钵行脚的方式来再现释迦牟尼的日常生活,告诉大家佛祖当年是怎么修行、怎么生活的。托钵行脚是古代印度比丘们的一种修行方式,包含有三个方面的意思:

第一,是为众生种福田。我们出家僧人接受大众的供养,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是在为众生种福田。今天上午的托钵行脚活动,信众给师父们的供养,也是在种福田。师父们把众生的供养捐出来,捐献给浙江省慈善总会,对师父们而言是在行菩萨道。现在大家都在讲“中国梦”,“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人民的梦。从某种意义上讲,为众生种福田,就是我们出家修行人的“中国梦”。

第二,是为了消除我慢心。佛在世的时候,有许多王公贵族、富家公子出家。出家以后,这些人会生出一种我慢心,就是比较任性。这时候,佛就告诉大家,要通过托钵乞讨这种方式,把这个我慢心去掉,去除我慢心,才能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第三,是为了生起出离心。佛教讲,我们生活的这个娑婆世界是“堪忍”的、是“”的。修行人通过托钵行脚,关注世间人民的疾苦,这样能使人生起出离心,修行更加精进,这是修行的一种方式。佛经上面讲修行有8400万法门,日常生活也是一种修行,修行不是一定要在禅堂打坐才叫修行,也不是非在念佛堂念佛才叫修行,我们在家里也是一种修行,这个修行就是把我们内心的烦恼去除,把我们的身心平衡好、调伏好。


正言正行”就是要推动民众幸福的生活

李明友教授:光泉大和尚说,“正言正行”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就在我们脚下,它并不神秘。刚才,我在思考我们普通人的“正言正行”是什么?我个人认为,“正言正行”可以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去学习,从儒、佛、道三教的经典教义中去学习。

比如,佛教讲“慈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无缘”,就是没有条件地去帮助别人;“同体”,就是把彼此看作是一体的、没有差别的,也就是佛教讲的慈悲,与众生乐、拔众生苦。儒家也有这样的思想。儒家讲“仁者爱人”。北宋哲学家张载讲“民胞物与。把人民当做自己的手足同胞,把世界万物当做我们的朋友,不任意去摧残它,这就是“民胞物与”的思想。跟佛教“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主张是一脉相通的。

佛教追求觉悟,儒家追求圣贤,道教追求真人仙人,佛、圣、仙,是教主们所推崇的理想人格。儒家讲修心养性,佛教叫学佛修行,道家有内丹学、外丹学,讲的是修性修命。杭州有个抱朴道院,抱朴就是要怀抱朴实的东西,要保持自己朴实的真性,人的欲望太多,朴实的本质会被异化掉。所以,道家和道教提出要寡欲,要减少欲望。

我们为什么要提倡“正言正行”,因为,现如今我们缺少这样的文化。这个文化本来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在儒、佛、道当中是有的,但是,我们自己把它打掉了。另一方面,“正言正行”能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正能量的作用:其一,正言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要学习学儒、佛、道三教,学习是获得正言的唯一途径。其二,儒家讲“知行合一”,孔子在《论语.公冶长》中讲:“听其言而观其行”,讲的就是正言正行的这个道理。所以,我坚持认为,“正言正行”就是要推动社会的和谐、推动民众幸福的生活。


正言正行”的价值对当下的社会很重要

傅剑锋先生:佛陀初转法轮的时候,外道请佛陀讲佛法的核心是什么,佛陀宣讲了“四圣谛”——苦集灭道。“”主要讲八正道,八正道里面就有“正言正行”的内容。我个人认为,八正道里的“正语”,与“正言”是相似的;八正道里面的一部分修行,如“正信”、“正命”、“正精进”等,都属于“正行”的范畴。八正道不只是僧人修行的一种方式,我们普通人也可以把其中的某一部分、某几部分用到日常生活、工作、甚至公司管理中去。佛教有三个词来解释“正语”,第一个是“不妄语”,这对我们新闻传播来说很重要,不能说虚假的话;第二个是“不两舌”,不要人前一套、背后一套;第三是“不恶口”,不要出口伤人,不要说伤害的人的话。我给我们“大浙网”也用了三个形容词来定义:一个叫“有用”,要对社会、对普罗大众有用的服务,有用的价值。第二个是“有趣”,因为大家还是喜欢用生动的方式来进行。包括像宗教里面,佛祖经常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解经。第三个是“有品”,要让这个网站做的有品质,有社会承担、有文化品位这些角度去做,这些都是我们的切身感受。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环境,跟佛祖当年创立佛教时的环境有很大的不同,现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好的东西可以在一瞬间传播,坏的东西也可以在一瞬间传播,这个时候我们更能体会“正言正行”的价值,没有“正言正行”作为基础,当今的社会将乱到一塌糊涂。

我是从事网络媒体工作的,以前做过记者,在当记者的生涯中,我对我们媒体工作者怎样把握“正言正行”有深刻的体会。在这里,我想与大家分享自己在做记者时亲身经历的两个故事,以帮助大家理解“正言正行”的重要性。(略)


学校的教育和宗教的教化有共通性

李明友教授:我在学校里面工作多年,我们学校培养学生,一个是教给他知识,另一个是要帮助他树立起一种精神、一种人格。浙江大学有一个老校长叫竺可桢,在迎接新生入学的仪式上,他有两个问题问诸位新入学的学生。第一,你们到学校里面来做什么?第二,毕业以后你要成为怎样的人?学校不仅要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教学生怎样做人。一个人格健全、精神高尚的人,才能正确地使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去造福社会、造福人类。解放前的浙江大学被英国人李约瑟称为“东方剑桥”,这是竺可桢校长的功劳。还有一件事情,我忍不住在这里跟大家说一下。因为这也是我的一点研究心得,就是学校的教育和佛教的教化,或者说是宗教的教化有共通性。白居易在他的一篇散文《华严经记》中记载,灵隐寺在唐朝的时候,曾经组建过一个群众团体,叫华严经舍,主要是组织信众念诵华严经。据说当年有将近10万人参加这个华严经舍。当时唐朝的人口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十三分之一还不到,杭州就有将近10万人自愿聚在一起诵读华严经。从某种意义上讲,当时灵隐寺就是杭州民间社会风气的教化中心。在中国历史上,群众教化的中心不是在朝廷,而是在民间。我讲这个故事,希望对大家有个启发。

光泉法师:最近几年,灵隐寺也在尝试性地开展一些教化民众的活动,一方面恢复一些佛教的好传统,另一方面也在适当地进行一些创新,以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变化。从2009年开始,杭州连续承办了五届全国汉传佛教讲经交流会,旨通过讲经交流活动来检验我们僧人的学修心得,告诉信众什么是正信的佛教、真实的佛教。2010年开始,我们在每年四月初八(佛诞日)都举行托钵行脚活动,并且把这项活动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结合起来搞,既有传承、也有创新。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我们也搞一些孝亲活动,弘扬感恩心,思报父母恩。农历十二月初八的“腊八节”,杭州市佛教协会组织所属寺庙开展施粥活动,去关爱社会,回报社会。“腊八节”施粥杭州搞得比较早,如今,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全国各地的一些寺庙都开始兴起施腊八粥的氛围,我想这还是第一步,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记忆。今后,我们还要做很多这方面的工作。

郝艺然先生:今天在这里我们探讨了很多问题,也梳理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佛祖曾经讲过“聚沙成塔”,虽然我们每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但是,如果这些微小的力量集聚到一起,便会成为非常大的能量。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中国梦”,希望我们能够从自我出发,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营造美好的氛围、贡献满满的正能量。本次访谈圆满结束,感谢光泉大和尚、李明友教授、傅剑锋总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