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和正义: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大原则的价值基础
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所决定,是我们党和政府的宗旨与性质所决定,也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这也说明,公平正义既是百姓期待,也是执政者奋斗的目标。
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首次出现在中央层面的会议上,它的提出,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深远的理论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基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运行所依据的规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目前被学界概括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原则;共同富裕原则;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原则;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独立自主同扩大开放、参与经济全球化相结合原则;改革、发展、稳定三统一原则等七大原则。也有学者将这重大原则概括为四大原则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的发展理念;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大原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时代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既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各项原则内,也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大原则的价值标准和内在尺度。只有依据这个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大原则才能真正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活动中发挥作用。
如果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只是片面地强调发展生产力,将其强调到极端,同样也会很容易违背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价值目标。因为资产阶级的历史功绩之一就是空前地发展了生产力。如,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的理论特征之一,就是不顾一切的发展生产力。“对李嘉图来说,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究竟是毁灭土地所有权还是毁灭工人,这是无关紧要的。如果这种进步使工业资产阶级的资本贬值,李嘉图也是欢迎的。”如果将生产力强调到极端,很容易确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存有争议的价值目标。为了大力发展生产力,为了激活各种潜能,追求效率第一,任凭效率无疆界的蔓延,就要允许和扩大分配上的不平等,这势必会使拉大和继续拉大人们占有财富的差距,造成贫富悬殊的两极分化。作为社会一味地追求效率的巨大代价,使得分配脱离了社会主义的正义轨道。
马克思始终坚持正义的制度价值,并把正义看作是人类社会制度的崇高境界,他说:“正义本身,按照这个词的最合乎人性、最广泛的意义来说,无非是所谓否定的和过渡性的思想;它提出各种社会问题,但是并不去周密地考虑它们,而只是指出一条解放人的唯一可行的途径,就是通过自由和平等使社会人道化。” “真正的自由和真正的平等只有在共产主义制度下才可能实现;而这样的制度是正义所要求的。”马克思恩格斯既坚持正义的永恒性,又在这个基础上发现了正义的历史性与现实性。“什么东西你们认为是公道的和公平的,这与问题毫无关系。问题在于在一定的生产制度下什么东西是必要的和不可避免的。”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自由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理想,也是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终极价值,它体现了正义的永恒价值。由于正义原则是历史地变化着的,它因不同的生产方式而有所差异。
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自由还正在发展过程中,因此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就是邓小平所讲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简言之,就是发展生产力与共同富裕。可见,基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正义受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的直接制约,使得正义与生产方式取得高度的一致性。社会主义的正义也就成为了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蕴含的价值标准,成为了在这个制度下坚持与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大原则的一面价值镜子,以及判断其是否偏离的一个尺度。我们要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经济学智慧的滋养,坚持社会主义的公平和正义,并将它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条基本原则,同时将它视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其他重大原则的一个价值标准和尺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真正成为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理论武器。
作者:赵学增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