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祸发生后马上做两件事:打120、止血 伤者有骨折切忌随意搬动

14.12.2014  13:44

 

地震、海啸、台风、爆炸、恐怖袭击……灾难如同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如何科学地应对,最大限度地控制损伤?前天上午,浙江省医学会灾难分会成立,并召开了首届学术年会(以下简称“年会”),浙江省中医院骨伤科主任童培建教授当选为首届分会主任委员。

童教授说:“从温州高铁出轨、到沿海地区的台风,再到杭州7.5公交事件,近几年,我省的灾难其实不少。再比如,每天马路上发生的交通意外,也是灾难。遇到灾难普通市民如何自救、互救,救援的‘黄金1小时’内如何快速有效地开展,怎么避免次生灾难的发生等是我国灾难医学发展的重点。

与其他的分会不同,灾难医学分会是门交叉学科,涉及骨科、脑外科、急诊科、呼吸科、儿科、泌尿外科、重症医学科等。

根据我省的特点,灾难分会的委员中有核电站、公安厅,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专家和管理人员。”童教授说,相比之下,骨科专家会略多一些,这与灾难事故现场中,骨科患者居多有关。据统计,除火灾外,大部分的灾难事故中,骨折、软组织损伤患者约占60%-70%。

年会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7医院交通伤急救中心侯振海医师作了题为《高速公路交通伤特点分析及急救模式探讨》的报告,里面有不少东西还蛮实用的。

高速公路交通伤中

近一半为追尾,下肢最易受伤占29%

侯振海医师说,交通伤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大公害,占各类伤亡的第一位,而高速公路交通伤又以伤情重、死亡率高及伤残率高为显著特点。如何提高救治水平,降低高速公路交通伤的死亡率及致残率很重要。他回顾性分析了2005-2010年间9172起交通事故资料,发现交通事故有明显的时间分布规律,事故以“”为主要原因,追尾及撞固定物为主要事故形态,驾驶员与乘客在事故中具有相同的危险性。

在事故发生的月份上,每年的10月为第一个高峰,其次是1月和5月。侯医师说:“这可能与5月和10月刚好处于季节交替,人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有关。同时,这三个月也是出行旺季,路上车辆多。

而在一周内,双休日的事故发生率是最高的,尤其是星期天。在事故形态上,追尾的情况最多见,达4500起,占了近一半。其次是撞固定物,有2000起;驾驶员造成的事故原因中,未保持安全车距的占34.9%,是主要原因。位居第二的是操作不当,占26.9%;车辆的原因主要是爆胎,占41.2%。第二个是制动问题,占37.5%;天气及照明对事故也有一定的影响,占21.3%。

就伤员及伤势分布来看,31岁-40岁的伤员最多,约占25%,其次是21岁-30岁,占22.5%;在13652例伤员中,下肢受伤的比例最高,占29%。上肢次之,占27%。排第三的是头部,占23%。腹部及盆骨、胸部、颈部,分别是13%、7%、1%;957例严重多发伤伤员中,损伤部位下肢仍居首位,占29%。其次是头部,占28%。然后,依次为上肢(17%)、腹部及盆骨(11%)、颈部(11%)、胸部(6%)。

2005年,117医院成立了“杭州市交通伤急救中心”。侯医师说,医院通过改进交通伤急救流程,大大降低了伤员的死亡率,提高了治愈率。

在未确定车祸伤者是否有骨折的情况下

切忌随意搬动伤员、改变伤员姿势

以免造成二次损伤

交通事故现在已经成为常态,当事故发生以后,我们该怎么办?

童培建教授说,首先要保持头脑冷静,控制情绪,不要惊慌失措,乱喊乱跑,造成现场更加混乱,特别是在高速公路上时,更要当心后方车辆。

童教授提醒,有两点一定要记住——

1.不管你是否有急救知识,都建议先拨打120。

拨通后,尽可能详细地描述事故现场,包括是什么事故,如车撞车、车撞物等;有多少人受伤,伤在哪,伤员是否有意识,有没有出血等。

拨打120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叫救护车。另一个是,你可以在120急救中心的调度员指导下,完成简单的第一时间的院前急救。

2.在未确定伤员是否有骨折的情况下,切忌随意搬动伤员。也不要擅自改变伤员的姿势,以免造成二次损伤。

童教授说,他曾接诊过一个病人,40多岁,在高速公路上撞到护栏导致翻车,他整个人被压在汽车下面。附近热心的村民看到后,纷纷过来帮忙,大家一起合力把汽车推开,连拖带拽地把他从汽车底下救出来。当他被送到医院后,双下肢失去了知觉。他是个腰椎暴力性骨折,本来就很容易造成脊髓损伤,引起不同程度的瘫痪,而院前搬运不当,则增加了风险。据伤者本人说,当他被压在车底下时,他的双腿是有知觉的,但当被从车底下拉出来后,双腿却没有感觉了。虽然经过积极的治疗,他的双腿恢复了基本功能,但其中一条腿的肌力只有4级(正常人为5级),能简单对抗外界的阻力,但不大有力气。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葛丹娣 通讯员 于伟 制图 沈浩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