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坞老街:连角落都是古朴的风景画

26.08.2016  21:11

  空中俯瞰次坞古民居

 

  旧时诸暨有民谚曰:诸暨台门,要看大,到上林(斯宅的旧称);要看精,到次峰(次坞的旧称),足见次坞之富庶。

  现今,次坞仍保留了大量明清、民国时期的古建筑,共有62处之多,有不少的古民宅、古井泉、古桥、古道、古渠等,交错布局,风姿独存。其中,百余米长的次坞老街就是典型明清建筑。漫步在次坞老街的石板路上,老宅、老街、老店……老街里的每个角落都是一幅古朴的风景画。

  在白墙黑瓦间席地而坐的老人,时间仿佛已在狭长的弄堂里静止。

  穿过古街,有层层相挨、白墙黛瓦的古民居群,静坐在两条街巷的尽头,每栋风格和大小都不尽相同,次坞人称之为“中央宅”。高耸的墙头,挑出的檐角,精美的牛腿,三进式的围合院落,融合了浙江以外福建、安徽两地的建筑风格。

  几株绿植从古井中探出头来,给老街增添几份生机。

  民居屋顶的马头墙和屋檐下的壁画相映成辉。

  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外新屋,三进七开间,面积约1200平方米,为晚清次坞乡村教育家俞竞故居。屋内石窗和壁画甚为精美。遗憾的是,两扇雕有凤凰的石窗,已于2007年时被卖。

  荷花塘,呈正方形,面积仅百余平方米,却是次坞史上的名塘。荷花塘埂老屋,建于清嘉庆初年,距今已200多年,被前来探访的驴友称为“诸暨的月沼”。

  依旧生活在故居的老人。

  俞凤池故居,藏于次坞老街深处。俞凤池是次坞俞氏第三十二世,为民国时期次坞游民的高材生,其父俞翘云亦是酷爱藏书、热心教育、写得一手好字的乡绅。天井处的两口雕花消防大缸、中厅的狮子牛腿,和西湖十景的雕花窗,足见此书香人家高雅的生活追求和审美情趣。

  俞凤池故居天井处的雕花消防大缸。

  除了外新屋、荷花塘梗老屋、俞凤池故居,次坞老街里还有七马头宅、吉宅、福宅等均是重要的清、民国时的建筑。

  七马头宅

 

  吉宅

 

  福宅

 

  逛次坞老街,即便只在街巷里走动,也随处可见墙上倒挂蝙蝠的雕刻、“怀瑾握瑜”的祖训,次坞历史积淀之深厚可见一斑。

  精致的马头墙

 

  先人的古建筑群,我们是不能辜负的。据当地村民口口相传: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入侵浙江,次坞未能幸免。但次坞的乡绅乡民,严防死守这些老宅,甚至不惜以性命相抵,终于保住了祖先留下的遗产。

  因为老街狭窄,汽车不可驶入,加上次坞人尊重老宅的传统,于是,人们纷纷到镇上买房建房。与老街一街之隔的次坞新街集镇正三年大变样,许久没回老家的次坞人,你还认得出来吗?

  据诸暨网

(本文来源:浙江日报     责任编辑:吴红梅)

版权声明

凡注有衢州日报、衢州晚报、掌上衢州或衢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衢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独家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为"衢报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