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红了》有看点
温籍著名作家琦君的小说《橘子红了》曾改编成电视剧而红极一时。如果你意犹未尽,由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的新编同名瓯剧《橘子红了》(又名《秀芬》)将在1月15日晚上7:30在我市中国婺剧院上演,可以再睹经典。
民国时期,温州瞿溪镇,乡下姑娘秀芬自幼订了娃娃亲,又因小丈夫夭折成了望门寡。万般无奈中,18岁那年被哥哥以300块银元为彩礼,嫁给了豪门周家老爷当三太太。不能生育的周家大太太想让年轻貌美的秀芬为周家传宗接代,同时也为了在上海城里做官的老爷不被交际花二太太所迷惑。秀芬与老爷的衣冠拜堂成亲后,只待在橘子红了的时节,和回瞿溪镇的老爷圆房。一个月后,在杭州念书的老爷的六弟周平回到镇里。初入大宅门的秀芬遇到了思想进步、青春英俊的周平,互生爱恋,他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和憧憬。转眼间,橘子红了,老爷回来了,秀芬该怎么办?她能有自己的幸福吗?
瓯剧又称“温州乱弹”,是流行在温州一带的古老剧种。
明代以后,高腔、昆腔流行在浙江南部一带。明末清初,温州的戏班以演唱高腔和昆腔为主,乱弹腔传入后,逐渐兼唱“高”、“昆”、“乱”。当时温州一带农村流行一种半职业性的“三月班”,农闲时结班做戏,农忙时务农。这种班社起初仅有8个演员,只能演出《浪子踢球》、《卖胭脂》等小戏,在演出角色较多的剧目时,则采取跑角、兼角办法。后逐渐发展成为职业性班社。清代中叶,温州的戏班又吸收了徽调、滩簧和时调,逐渐发展成为多声腔的剧种,并出现规模较大的职业班社。此时演唱昆腔、高腔者渐少,而以乱弹腔“正乱弹”、“反乱弹”为主。
此次瓯剧版《橘子红了》主创班底堪称国内一流:特邀当代著名剧作家、中国剧协副主席罗怀臻担纲编剧,上海戏剧学院博士生导师、著名导演熊源伟担任导演,中国戏剧学院教授彭丁煌担任服装设计,此外还有著名川剧编导余琛,国家一级舞美灯光设计师周正平,国家一级作曲家汝金山,国家大剧院的海归舞美师王欢……瓯剧团“金童玉女”蔡晓秋和方汝将领衔主演。
《橘子红了》也是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首次排演近代戏,这对穿惯了水袖、高靴的演员来说是一次很大的挑战。蔡晓秋感慨,此次排戏艰辛异常,“这一个月里几乎把这一辈子的汗都流了”,还练得浑身带伤,一切都只为了能将最好的状态呈现给观众。这也是“梅花奖”得主方汝将获奖后出演的首部大戏。同时,他在剧中还将一人分饰两角,年龄跨度大,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