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乡开辟振兴路 临海涌泉蜜橘传续有方

28.04.2018  11:02

   浙江在线4月27日讯(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高驰弘 记者 金晨 市委报道组 陈耿) 暮春的临海市涌泉镇,漫山遍野的橘园早已卸下上一年全部“红妆”,呈现一派绿意,即将重启新一轮的生长。

  在橘花开放之前,临海召开了一次涌泉橘商大会,镇上的新老橘农人汇聚一堂。拜师仪式是这次橘商大会上的重头戏。十二名“橘二代”代表从涌泉的老一辈柑橘种植专家手中接过橘剪。今后,他们将跟着师傅深入到田间学习种植技术。“要卖好橘子,首先要种好橘子,我们将向前辈学习,把涌泉蜜橘,作为一项事业百年传承下去。”“橘二代”们说。

  一江灵水绕三山。放眼望去,涌泉镇活跃着5.5万橘农。拥有高品质柑橘种植基地4.5万余亩、年产量近6万吨,柑橘收入占当地农民收入的70%。在这里,一颗蜜桔养育了一方百姓。一代代涌泉橘农们从卖橘子,到卖好吃的橘子,正在向卖有故事的橘子、有文化、有技术的橘子发生蜕变。一条有蜜橘味道的乡村振兴之路,正在探索中有了前进的方向。

  第一代橘农冯贻法种橘子已有30多年。历经二三十年的改良,品质终得提升,涌泉蜜桔“临海一奇,吃橘带皮”的口碑,这才打响。为了保证每一季的蜜橘质量,保住口碑,冯贻法引进了柑橘光电精准分级机。然而,质量分拣的问题解决了,如何让橘子本身质量保持下去,让老橘农们有了新担忧。

  冯贻法说,蜜橘无法大规模采用机械化生产,培育管理好果子、管理好果子最重要的要素就是“”,“我们都老了。需要年轻人把我们的蜜橘事业传承下去。

  冯贻法的担忧如何解决?“橘二代”边“下田”传承老橘农的经验,边用新技术,把经验化为新方法,让涌泉蜜桔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站稳了脚跟。

  出生于1980年的邱加长是“橘二代”里的“老人”了。他观察到一个问题,大家只是在蜜橘装箱后,外面再套一个泡沫箱。这样的包装,在快递运输过程碰到了问题:一箱橘子寄到外地,基本上要烂掉三分之一,怎么办?

  为了让包装箱既美观又实用,邱加长想了很多办法,试了很多材料。而这些材料也各有缺陷。几番研究后,他最终决定使用塑料托盘。这种塑料托盘上有菱形立柱,为每只橘子构建了独立空间,且可以满足不同大小橘子的包装要求。理想中的蜜橘包装盒终于成型。没有烂果,橘子的档次更高,价格也自然卖得起来。邱加长没有藏私,采用“众筹”模式,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大家共享。

  “一主枝三分枝,一分枝三果枝,留弱枝去强枝……”他还率先将步子迈到了田间地头,学习剪枝、施肥、田间管理,了解关于橘子种植艺术。橘生意做久了,橘山走得勤了,橘农的辛苦,邱加长渐渐有了深刻的体会。他说,在几乎垂直的坡地上、石头缝里,有不辞辛劳的橘农的身影。他想要把橘子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讲出来,“蜜橘甜,是用苦酿出来了。

  “忘不了”柑橘合作社的董事长林东东是个标准九零后。他从英国学成归来之后,选择成为“橘二代”,也时常跟着父母上山,学习种植技术。这些年,浙江的电子商务地蓬勃发展,林东东通过网络,将橘子卖的风生水起。不过,他还有更大的目标:“我不仅是做电商销售,更要当一个现代橘农,给我们传统的柑橘生产带来一些改变。

  每逢炎热的夏季,室外橘树上还是小小青果挂枝头的时候,在“忘不了”柑橘合作社温控大棚里,早已金黄成片,泛黄的橘子已然成熟。“我们采用的是柑橘信息化精准管理系统,将环境、温度、湿度都调试到柑橘最理想的生长状态,让大棚里的橘树可以提前开花、结果,从而比正常情况下生长的蜜橘提前两个月上市。”林东东将其称为“夏桔”,七夕情人节上市,两箱售价520元的价格,依旧供不应求。

  但林东东的探索之路并未止步于此,忘不了柑橘合作社与中柑所、省柑所合作成立了柑橘研究中心,研究柑桔保鲜技术,能让一月采摘的橘子保存至四月份。

  而在“岩鱼头”柑橘合作社的工厂里,董事长周平正准备把烘干的橘皮寄往上海,进行生产线精加工。“橘皮可以分两层,外面的橘红可以制成橘子果珍,里面的橘白可以做果酱,网格状的橘络可以制成中药。这些都是纯天然,没有化学合成物的。当然,皮也可以直接吃!

  “岩鱼头”是涌泉蜜桔中响当当的招牌,不过企业没有囿于已有的成就,而是延伸产业链、开发多样化的农产品。周平告诉记者,橘子果珍、果酱将于今年上市,橘子精油也在研发当中。

  记者来到临海之前,听说“涌泉蜜桔”已经通过了质检总局生态原产地考核专家组的现场最终评定,成为台州首个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记者离开涌泉时,橘农说,再过不久,洁白的橘花又将开遍涌泉大地。

  橘花一开一败,橘农们在新一轮有甜有苦的蜜橘生产中,传承不断,奔向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