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江积极探索科技治水新路径
治水不停 科技不止
——椒江积极探索科技治水新路径
【本站6月5日讯】在位于洪家街道上洋桥村的台州染整总厂门口有一块环境公示显示屏,这里实时公布着企业主要排放的污染物、污染物的排放浓度、排放方式等信息……据悉,这是今年椒江区坚持源头管控,公开企业环境信息,为推动“五水共治”工作装上科技新“引擎”的一个缩影。
去年是“五水共治”全面铺开之年,椒江水环境的改善,群众看在眼里:河道的水质有改善,农村生活污水有新去处,企业的污水排放减少,城区的积水点有改观。而今年,治水之路还将继续,治水工作已经由“外科手术式”转向“固本培元”的阶段,该区将进一步加大科技治水支持力度,继续开展“五水共治”工作,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多赢”。
从6月份起,包括台州染整总厂在内的涉及医化、印染、电镀、造纸四大行业的32家重污染企业,椒江都在其厂区门口安装了电子屏幕,每日滚动播放企业的排污情况,每季度还将企业排污情况通过网站公布、印发纸质报告文本向社会公开。同时,椒江环保分局购置环保执法航拍机,升空200多米俯瞰污染企业,远程监管沿河企业排污情况。
为妥善处理病死动物,椒江投入700万元,已于今年3月初正式启动了年处理能力600吨的大型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针对河道人员密集处、建筑垃圾倾倒多发处、企业密集处,椒江在城区10条主要河道安装了视频监控,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监控,重拳打击污染河道环境的违法行为。
生态治水,试点先行。近日,椒江对主城区海门河、江城河、庆丰河、丰收河、屷崦港、群英河等6条河道进行水生态修复,首批试点工作得到了市领导的充分肯定。该工程通过人工曝气供氧并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将废水中高分子有机物转化为简单有机物或无机物。通过生态治水,目前,城区海门河等6条河道水质透明度均达60公分以上。
此外,根据各河道的不同特点,椒江将河道分成6类,创造性地提出河道“整治六法”,即河道连通整治法、河海连通整治法、生态修复整治法、水(利)文(化)相融整治法、亲水整治法以及综合整治法。同时,创新水葫芦法治理九条河,在占约三分之一长度的河面上种养水葫芦,与投放时相比增殖500倍以上,有效去除污水中氮、磷等营养元素和苯、酚等有机毒素,降低生化需氧量。同时,从下游抽取约8000m³/d河水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净化处理,在中上游补充回灌12000m³/d再生水,对污染河水进行稀释和净化。
实现“变废为宝”是椒江立足末端消纳,工艺升级的一项新技能。其中,化光能为电能就是省内首个污水处理设施与分布式光伏发电相结合的示范项目,即在污水厂屋顶、沉淀池、生化池和接触池等水池上面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并使用特殊工艺金属骨架和管材,防止臭气扩散及在污水臭气环境下防腐。据介绍,该项目装机容量共5兆瓦,年总发电量约10557万千瓦,项目的环保效益相当于植树565万棵,且污水厂年均耗电1400万千瓦,多余的电能可售予附近企业,提升污水厂的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