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文化是教养自己的努力

04.04.2015  10:43

  梁文道,香港文化界知名人士,常被人称作“道长”。在主持多年的《开卷八分钟》停播后,梁文道又策划制作了新一期读书节目《一千零一夜》,并即将上线,颇受关注。近日,梁文道在北京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将制作节目的幕后故事和盘托出,并点评当下文化类节目遭遇的困境。究竟何谓“文化”?在梁文道看来,文化不是学了多少琴棋书画,而是一种教养自己的努力。

  新节目被指“沉闷”未超出预估

  大多数观众熟悉梁文道,应该是始自《开卷八分钟》,但不为人知的是,梁文道还身兼数职:主持人、访谈节目嘉宾、专栏作家……他的工作表总是提前半年排好,梁文道掰着手指头数着接下来要跑的地方:香港、宁波、德国……而七月份要去哪里,他已经忘得干干净净了。

  “只有我现在做的这个项目,能让我在北京每个月都呆上十来天,这还要盯着公司的事情。还好有互联网,沟通操作比较容易。”梁文道叹了口气。

  不过,新节目《一千零一夜》的收效似乎并不是很理想。3月26日,隶属于“看理想”系列节目的《一千零一夜》举办看片会,这个定位给年轻人的节目被一些观众直指“沉闷”。梁文道耸耸肩,表示这种评价和自己的预期没有任何差距,“至少有九成在我们原来的预估范围内。

  梁文道说,之前他曾经就新节目征求一些年轻人意见,得到的是与现场几乎截然相反的回答:“他们认为片子的视觉风格符合他们的要求。我们行业内可能有太多人对于什么叫‘年轻人’的固有印象是错的。

  “很多人的固有印象就是年轻人应该看更花哨、活泼、娱乐的节目类型,但实际上,只有年轻人才文艺,中老年人反而不会。”梁文道毫不客气的说,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大部分文化节目都老气横秋,“认为文化类节目年轻人不会看,就把它们做‘老’了。

  文化节目没做好因未能掌握与受众之间的“黏度

  之所以敢挑战时下多被唱衰的文化类节目,源自梁文道对受众市场的分析。他说,社会上有很常见的误区,即认为文化类节目没有市场与前途。原因在于整个中国一直在追求大众市场。”

  来自香港这个商业社会的梁文道对这种情况十分清楚,“大众媒体市场的习惯是‘往下’,即扩大它的观众基础。这就是大众媒体不可能做得很高端、很文化的原因。

  梁文道以火热一时的电影《泰囧》、《黄金时代》做例子。《黄金时代》上映之后,当时不少评论认为它的票房很糟糕。梁文道不这么看:“我记得票房有四千万,那么说明这类片子还是有市场的,只不过还没有大到足以养出一个非常大制作的东西。同样的道理,文化产品可能主打的就是那个四千万的票房市场,因为从来小众市场都存在,只是小到按照商业社会的逻辑来说,都不以追求它为目标。

  梁文道进一步解释道,中国拥有13亿人口,即便在中国属于小众市场,但这个数目拿到一些国家,都是非常可观的,“中国任何的所谓小众市场,都没那么小。

  “文化节目现在没做好的理由就是,还没有掌握到自身与小众观众群体之间的黏度。”梁文道称,“相对于可替换性高的大众市场观众来说,小众市场的受众忠诚度更高。”不过,梁文道也没有盲目乐观。他承认做这样的节目存在很多风险,比如需要制作方思考如何缩小制作成本等等,都需要时间,“这是一个风险跟调试的问题。

  文化是教养自己的努力

  何谓文化?这也是梁文道在当天的采访中屡屡提及的问题。同时,他也多次谈到“部落状态“这一名词,并认为,文化就是把一个人从自身的部落状态解放出来的东西。在梁文道眼中,人人都有一种“部落倾向”,即坚持喜欢所喜欢的东西,并选择跟持有同样立场的人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个小圈子,难以听到其他的声音。

  “我们可以坚持自己的立场与意见,但是起码要知道其他可能性的存在。部落却起到了这样的阻碍作用:让人不想知道山外还有些什么。你可以走出去看看再回来,但问题就在于,很多人连门都不出。”梁文道毫不掩饰地表示了担忧。

  近些年来,微信等新兴社交媒体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资讯的传播方式,同样也助长了梁文道所说的“部落文化”的发展态势。梁文道自己是个不太用社交媒体的人,但他知道,身边很多人的新闻信息有超过一半是通过微信朋友圈传播:“你的朋友圈基本都是喜好相同的人,提供给你大量资讯。

  “如果说微博是广场,有开放性的公共讨论,那么微信就是客厅。”梁文道很赞同这样的比喻,并且认为这样导致视野、知识“都是客厅级别的”。

  只是,对于如何改变这种状态,梁文道也没有好的建议。他强调,文化应该是一种教养自己的努力,同样也应该有助于打破“部落文化”:“不是简单懂得琴棋书画,而是知道跳出来反省自己、感知其他观点与生存状态,这才叫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