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档案局馆举办“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展纪实
筹办“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展览,是对山东省档案局馆服务能力、创新水平、严实作风的一次大检验、大练兵。山东档案人没有辜负领导的期望和公众的期待,以超乎常人的意志,近乎严苛的标准和令人惊叹的速度,创造出奇迹般的展览成效,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省委副秘书长、省档案局馆长杜文彬说:“档案人用‘三严三实’精神办了一场‘三严三实’展览。”
2015年6月24日,省委书记姜异康(前排右一)、省长郭树清(前排左一)等领导参观“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展。 曲 凯 摄
2015年5月20日,省委副秘书长、省档案局馆长杜文彬主持召开展览筹备专题调度会。 曲 凯 摄
2015年10月16日,山东警察学院党员干部参观展览前,在展厅内重温入党誓词。 周 锋 摄
领导关心 严以求实
展览筹办过程得到了山东省委省政府、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的大力支持和亲切关怀。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亲自审阅了展览大纲,对省档案局馆举办“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展览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要求把档案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推进党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央档案馆馆长、国家档案局局长李明华对展览大纲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审阅,并进行全面把关修订,仅在“严以修身”的部分就提出了15条修改意见,在提出增加“邓小平1926年1月在莫斯科中山大学撰写的自传——来俄的志愿”的时候,应该用“自述”还是“自传”,反复推敲,多次研究,找到权威出处,正是他的这种严谨求实,确保了展览档案资料内容的真实性、权威性。中央档案馆副馆长、国家档案局副局长杨继波给予大力支持,全力帮助省档案局馆进行展览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中央档案馆为展览提供了大量珍贵档案资料,为展览按时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高晓兵深入布展现场检查指导,对展览思想内容、布局设计等提出关键性意见;原省委常委、秘书长雷建国召集有关部门专题研究、协调、解决展览筹办工作中的具体问题;省委常委、秘书长于晓明对完善展览内容、做好展览服务、扩大展览影响力,进一步发挥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载体和平台作用提出指导意见;省委办公厅、省委组织部、省委省直机关工委、省委高校工委、省委党校、省委党史研究室等部门协助完成展览筹办和参观组织工作。
勇于担当 主动作为
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档案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档案部门的价值所在。今年4月30日,省委书记姜异康以为全省各级领导干部讲专题党课的形式,启动了全省“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如何更好地发挥档案部门的优势,借助档案资源,让广大党员干部在鲜活的史实面前,更直观、更生动地了解“三严三实”的基本内涵、时代价值、标准遵循、实践要求,应该是档案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最好体现。作为省档案局馆长的杜文彬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在经过了反复思考和论证后,举办“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展的动议就在领导层这种审时度势、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的创新思维中诞生了。
然而,机遇总是与挑战并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到今年年底结束,在最佳时间节点上适时推出,这意味着留给展览筹备的时间相当紧迫。“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展在全国尚属首创,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循,这也预示着筹展工作会格外艰难。能否抢抓机遇主动作为,能否敢为人先勇于担当?山东档案人在这个巨大的考验面前毫无惧色,他们的回答就响亮亮的一个字——“能”!
为了保证展览质量,加快办展速度,山东省档案局馆抽调22名骨干,组成一支包括文字材料、资料征集、展览施工、展览讲解4个小组的筹展团队,迅速投入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资料不够充分、理论研究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山东档案人硬是用了40多天、夜以继日地顽强工作,将一个内涵丰富、品质上乘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展呈现在公众面前。“三严三实”展览,做到了全国“率先”、行业“领先”,山东档案部门为全省的“三严三实”教育活动开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
严谨细致 精益求精
只有严谨细致,才能精益求精。筹办“三严三实”展览的过程是山东档案人用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呈现展览完美体验的过程。
这种严谨细致,体现在主要负责同志靠前指挥、率先垂范上。从展览策划创意到组织筹备实施,从展览内容鉴别甄选到解说词打磨提炼,从对外整合相关部门资源到对内协调沟通、凝聚力量、提升士气,山东省档案局馆主要负责同志都亲自研究、部署、协调、把关,保障了展览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在筹展关键时期,局馆长杜文彬几乎每天都会主持召开筹展人员会议,亲自调度,严格把关。在整个布展过程中,他亲临现场,对每一件展品的位置摆放、每一个条目的取舍、每一个词句的修改都反复斟酌,对出现的问题、遇到的难题实行现场督办,当场落实;副巡视员郭萍主要负责资料征集工作,她多次带队赴北京,取得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对展览的大力支持并征集了大量相关档案资料。
这种严谨细致,体现在对文字材料的反复推敲锤炼上。确定办展后,文字材料组以最快的速度拿出展览方案,经过领导和专家反复商讨,最后敲定以“三严三实”的6个部分组织展览内容。然而,如何从浩繁的无序史料中,找出可以精准诠释“三严三实”内容含义和精神实质,获取具有切题、典型、感人的素材成了筹展最大的难点。为按时保质完成任务,在筹展期间,基本上是白天召开专家学者和筹展人员会议,实行“头脑风暴”,逐条研究,逐项磋商,达成共识,仅展览大纲就进行了10多次的论证,材料组人员为之进行了无数次的改动。展览的解说词原稿有7.8万字,耗时2小时45分钟。为了满足不同受众的观展需要,材料组的同志将解说词删减成60分钟、50分钟、40分钟、30分钟等多个版本,而与此相对应的文字说明也是详、中、略一应俱全。可以说几十天的挑灯夜战、不眠不休,材料组的6位同志做得最多的就是这种案头工作。
这种严谨细致,体现在对展出档案资料运用的精准上。紧扣“三严三实”主题精选出的400余件珍贵历史档案资料,每件都要经过专家论证会的反复研究磋商。严格的审查,缜密的挑选,组织材料的同志选用的每一件档案资料都要征得专家的首肯,对于每一段文字说明都要找到最权威的出处。这就让盘根究底、追本溯源的作风在文字材料组蔚然成风。保管处处长李相杰承担的“谋事要实”板块,选用了“实事求是”的内容。在选用毛泽东著作《调查研究》时,他看到一种说法,说这是毛泽东最早的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著作。为了找到这句话的依据,他费尽周折,终于在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的《毛泽东传》里面找到了这句话的准确出处。他负责的展板解说词仅仅2800字,而他为此备下的佐证文字材料却高达11.6万字之多。像这样对史料查实求证、深入浅出的事例,在每一个文字材料组成员的工作中都俯拾即是、比比皆然。
这种严谨细致,体现在对展厅布置的高品质要求上。从布展施工队伍进驻施工现场的联系沟通,到展板内容筹划人员到位盯展的安排协调,展览施工组组长、办公室主任张志刚都事必躬亲;从展板、展柜的设计制作,到展品、展件的上墙摆放,从展厅整体面貌的规划布置,到展室细枝末节的设计,都按照国内领先标准精致打造,而且每一个展板的负责同志都会在展厅现场办公,一段一段文字推敲,一个一个画幅考究,内容反复琢磨,图片不断调整,生怕哪个内容的展品不能全面展现大纲的要求。
这种严谨细致,体现筹展人高度自觉和严格的自律上。编研处的王荟慧是一个还在哺乳期的年轻妈妈,为了完成自己板块的文字任务,主动放弃了法定的哺乳时间;保管处的张靖,筹展期间父亲住院却未能照顾一天;办公室的张亮患有慢性胃病,需要天天吃中药,为了不耽误工作,他把药带到单位煎着吃,不让自己比别人少干一点活儿;利用处的桑晓琴,一个人承担了展览所用馆藏资料的查阅任务;法规处的于文斌,筹展期间周末回青州看望岳母,因任务紧急而折返……对此,他们都毫无怨言。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正是有了这种近乎苛刻的高要求,才成就了最后呈现在大家眼前的这个高品质、高规格、高标准的展览。展览展出的轰动效应表明展览经受住了检验,而展览内容的无差错、零失误也表明筹展人经受住了考验。
真抓实干 攻坚克难
只有真抓实干,才能攻坚克难。筹办“三严三实”展览的过程是山东档案人用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攻坚克难,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的过程。
这种真抓实干,体现在文字材料组“挑灯夜战、争分夺秒”的拼劲上。办展没有现成可用的素材,文字材料组的6位同志就从“零点”起步,自己去研究、分析、探寻线索。为此,他们几乎天天置身书海、上下求索。白天开会研讨,他们就晚上挑灯夜战。担任文字材料组组长、利用处处长的张东霞,几乎夜夜加班守在电脑前,一边完善自己负责的展板文字内容,一边汇总他人的材料,不管时间有多晚,她都要对稿件进行认真通读、仔细校对、统一格式,第二天一早,她又提前赶到单位对材料进行打印装订,发送给相关领导和专家进行新一轮的审阅论证和上传下达。教育处的刘一枞,孩子刚刚1岁多,爱人在外地挂职,家里家外全都靠她一个人操持,每天晚上她都要等到孩子睡着以后才能开始工作,连续的挑灯熬夜,让她睡眠严重不足,有一天早晨上班,精神恍惚的她差一点撞到汽车上。为了方便工作,文字材料还组建了一个QQ群,每天晚上当人们进入梦乡时,这个群的工作人员却讨论得正酣。他们彼此鼓励,我给你一个可行的建议,你给我一个善意的提醒。“喝杯咖啡再接着干吧”,成了他们之间在深夜相互加油打气的温馨鞭策,而这种相互间的互助、鼓励,也成了大家可以坚持到底的强大精神支柱,让他们“累并快乐着”。
这种真抓实干,体现在资料征集组那句“想要什么,就能找到什么”的口号上。当展览大纲还没有成稿定型时,征集组的6位同志就提前介入工作。他们依据自己对展览内容的了解掌握情况,先行出去征集那些展览可能会用到的资料。有一些展览所需的资料,档案馆里找不到,他们就另辟蹊径、多方探寻。利用处副处长常海霞得知展览需要各种版本的《党章》,她就通过各种渠道去搜集,展品中最小的那本《党章》就是她在网上购买到的。得知展览需要一些英模的录音录像,她就让自己在组织部工作的爱人帮忙,去省委组织部电教研究室复制。得知材料组找不到《共产党人》的纪录片,她又通过家人的帮忙找到北京新华社总社,拷贝了片子。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批坚韧、执着、主动的材料征集人在勤勉努力地工作着,才让征集组组长、征集处副处长郭汇安有底气喊出“想要什么,就能找到什么”的“大话”。
这种真抓实干,体现在展览讲解组那种“随时就位,绝不拖后腿”的精神上。展览讲解词出来以后,要求每个讲解员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要背下近两万字的讲稿,这又是一个常人看来不可能完成的难题,可他们晚上晚睡、早晨早起、周末加班,抓紧一分一秒,硬生生给完成了。教育处副处长张静,爱人常年在外地工作,只有节假日才能回来团聚,端午节她却一直在单位加班;技术处的武伟新婚不久,爱人在外地学习,好不容易等到端午节放假回来住几天,她却一直在单位加班,直到第三天下午爱人要回去了,她才跟组长请假说要去送送爱人;备份处的孙娜,孩子只有8个月大,家又离单位特别远,接到讲解任务以后,不仅没有因为孩子太小而推辞,反倒在做好自己工作之余,还替组长分担了许多沟通、协调、联络等任务;技术处的李文娇,不管谁有事让她替讲,都二话不说,立刻到位;利用处的周峰,除了参与展览讲解以外,还负责接待安排参观展览的众多事宜。展览开展仅前4个月,就来了近400家单位,每家单位从预约到确定到来参观要打四五个以上的电话,这期间,他接了几千个电话。每一个电话都是相同的内容,“我们什么时间可以去参观啊?”“你们单位怎么走啊?”“看展览需要多少时间呀”等等。重复的解释就是部机器也磨倦了,但他却做到了“耐心、耐心、再耐心”。
这种真抓实干,体现在展览施工组那句“不管时间多紧,我们都能”的拼劲上。为了依据平面设计方案布置展览内容,所有的展览素材组织者和展品征集者都要在展厅现场密切配合,因为工期紧迫,白天时间不够用,必须夜夜加班。一天夜里,因为太累太困了,办公室杨大鹏不慎从楼梯上滚下去,胳膊擦掉了一块皮,但他依然坚持着不肯休息。在开展前3天,已基本成型的展览参观路线需要重新调整。领导问张志刚:“3天能搞出来吗?”他斩钉截铁地回答:“能!”3天,把展览重新调整一遍,又是一个常人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就3天,所有不要的展板拆掉重新做了,所有需要的展品新置重摆了。到了最后一天的夜里,两三点钟时,制作公司送来的展板不完整,说明牌还不齐全;四、五点钟时,展板还没有完全上墙到位;七、八点钟时,展厅卫生还没有清理干净,所有的人都紧张地在心中打一个问号——“能弄完吗?”但山东档案人的回答就一个字“能!”正是靠这种拼劲,这种必胜的信念,使这场硬仗得以胜利。上午9点钟,一个崭新的、布置更合理更完善的展厅装点完毕,给了所有在场人一个无所不能的惊喜。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展览的筹备者们在筹展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自己正在经历着人生难得一遇的锻炼和提高机会,他们为自己能够有幸参与到这项工作中而感到自豪和骄傲。而经历了这次“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展的锤炼和打磨,相信年轻的山东档案人也会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山东档案事业发展的栋梁。
反响热烈 频获点赞
几十个不眠不休的日日夜夜,无数个感人肺腑的点点滴滴,带来了这样一组数据:省委书记姜异康带领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同志集体专程到省档案局馆,将参观“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展作为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省委常委全部到省档案局馆参观展览;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纪委副省级以上领导干部到省档案局参观主题展览、调研检查指导工作达40余人次,已有400多家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高等院校将“三严三实”展览作为党性教育、作风建设的重要平台,3万余人次前来参观;《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20余家媒体对展览进行了报道,《中国档案报》、山东广播电视台、《大众日报》等近10家媒体做了深度报道,网络在线新闻与评论总数达40余万条,引发广泛的关注;浙江、安徽、天津、广西、青海、新疆等14个省市复制举办“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展。
展览展出后,观众纷纷在留言簿上写下参观感言,目前留言簿已写满整整21本。其中,省委办公厅全体机关干部留言说:“展览紧扣‘三严三实’主题,资料丰富翔实,内容直观可读,图文物色并茂,编辑科学实用,布展精致美观,讲解优雅大方,深受启发教育鼓舞。深切感到展览内容好,档案好,人更好,参观一回忘不了”;退休老干部张尚营在留言簿赋诗一首:“兰台自来门庭冷,而今车马流不停,档案建功人扬眉,严实旗下无弱兵。”
10月21日,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高晓兵在《中共山东省档案局(馆)党组关于举办“山东省‘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展”情况的报告》上做出批示:“省档案局(馆)党组主动作为,举办‘三严三实’教育展,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发挥了很好地作用,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