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居游画城 养生圣地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在富春江、分水江交汇处,拾级而上,登临“翠玉浮水”桐君山,在感受山水氤氲中,眼前豁然开阔,这也便到了“药祖殿”。
“以桐为姓以庐名,世世代代是隐君。夺得一江风月处,至今不许别人分。”药祖故里的桐庐,吸收了上千年的天地灵气。早在黄帝时期,桐君老人就结庐桐下,采撷百草,探究药性,悬壶济世。
四千余年后的今日,人们将“养生”这个东方词汇,从高阁上取下,并在其概念上,有了更深的认识。从最初的追求身体健康,到现今对居住环境、心理感受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养生需养心和养性,需要的是一席宁静自然的空间。而桐庐,正恰如其分地、得天独厚地占据了这一优势。
养生在桐庐
山青 水秀 空气优
行走桐庐,似乎一个转身,便能遇着江南深处如烟的美。《富春山居图》源于富春江,丘陵起伏,峰回路转,江流沃土,沙町平畴。云烟掩映村舍,水波出没鱼舟。近树苍苍,疏密有致,溪山深远,飞泉倒挂。这画里究不知隐藏了多少山水秋色的绝美。随着云舒云卷,桐庐的柔软,更多的时间都被泡在江南的水汽烟云里发酵,显得愈发醇厚了。
阳光微露的秋晨,在绿色覆盖下的桐城,似乎连空气都是“绿色”的。目前,桐庐正致力于打造中国的“慢城”,就是让人们有个“一到这里,就能自然慢下来”的去处。于此地,让生活慢下来,将自己放进自然中。不久前,桐庐被评为“2014最美中国目的地城市”,并入围“2014中国最具幸福感县级城市”。在这些”冠名”身后是由“大数据”作为支撑的,据统计,桐庐森林覆盖率达到了72.2%以上,截至11月11日,按现行的空气质量标准进行评价,优良天数为290天,优良率为95.2%。PM2.5浓度年均值低于35,负氧离子年平均浓度均高于6级。
而桐庐的“水”环境一直都是遥遥领先的。流经桐庐的富春江,已连续7年出境水质优于入境水质。如今,桐庐全县的183条主要河溪中已有81条达到了“能游泳”的Ⅲ类水质标准。桐庐也成为全省首批“清三河”的达标县。
“潇洒桐庐郡,江山景物妍。”但凡到过桐庐的人,无不被桐庐良好的生态、如诗的画面所止步,且在这水墨江南中流连忘返。
“桐庐有哪些值得一去的景点?”面对这个问题,桐庐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桐庐没有什么景点,桐庐就是在风景里呢!”早在两年前,桐庐便提出打造“立体式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如此,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也便在景中了。
在作好生态的文章之后,桐庐生物多样性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植物群落得到了恢复与壮大,野生动物资源也得到了有效保护。在今年的桐庐第二次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中,记录调查的保护植物有11种,其中,凹耳蛙、细果秤锤树、长序榆和圆柏这4种珍稀的野生动植物的出现,是桐庐野生植被丰富,生态环境优良的最有利写照。多年来,桐庐花大力气保护县域内的野生动植物及生态环境,设立10多个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小区,定期进行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建立宣传“不砍一棵树”的生态文化理念。并以封育为主、结合改造的方式,遵循森林自然演替规律,采取人工造林、补植造林、抚育改造等多种技术,逐步把生态公益林建设成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长期稳定的森林生态体系。
“使居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流,沟池环匝,竹木周布”,古人对住宅环境曾提出这样的要求,概括了我国古代风水观的精要,也点出了居住环境中以山水相配为最佳的观念。十里青山如黛,百里绿水如碧。桐庐,正是生态养生之佳地。来到桐庐,生命可以拓宽宽度,还可以延长长度。
休闲在桐庐
路畅 境幽 神仙所
这个时节里,空气被洗过一样,没有夏的焦躁,没有冬的凛冽,一切都刚刚好的样子。遥望枝头,茂密的绿叶已渐发黄,贪婪地呼吸一口秋天的味道,慵懒地在此处徜徉,这样的深秋似乎与这个小城——桐庐一样,成熟而随意。
在去年年底,杭州市委举行的十一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杭州未来的改革蓝图初露端倪,但也衍生出了问号——杭州目前的城市人口已经提前饱和。城市区域面积有限,人口太多,弊端显而易见。除将产业规划调整外,配套做法有:推动城市建设重心向副城、组团和新城转移——这些地方配套越来越齐全,人们就会在这里集聚。
上月底,杭黄高铁桐庐段开工建设。这意味着桐庐将真正被纳入杭州1小时经济生活圈,桐庐将不再局限于“杭州后花园”的概念,而是全新的“都市卫星城”。如此,未来高铁的开通,势将实现住在桐庐,工作在杭州的同城化生活。
如今的桐庐,不再止于“天生丽质”,更重于挖掘潜在价值,其气场也越来越强,有了更多让人怦然心动的元素。桐庐精美的城市建设、良好投资环境,海康威视、英飞特等一批优质项目正式签约,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桐庐,看好桐庐,并定居桐庐。
从喧嚣走向清净,从“快节奏”走向“慢生活”,桐庐是这个季节里最好的“江南style”。在岭源村,在那幅祥和的场景中:树林、老屋、黄狗和悠闲的农人,晨雾给乡村上了一层氤氲,滤去了凡尘的杂味。一些不满于城市纷杂的人闲居于此,在大自然的养分中,回到了最本源的生活。老杭州人石鸣与老伴向这个村子“买”了一幢2层楼的“老屋”。屋前幽静整洁,花木扶疏。屋后养了20多只本鸡。石老笑盈盈道:“干净的空气、水和食物,这些是“城市奢侈品”,但是在这里,全都免费!”再抬眼,望,这山影和农田的对仗;听,这竹声和鸟鸣的应和,只一秒,似乎错觉已遁入“神仙之所”。
在桐庐这片“逍遥”的乐土上,四季果香四溢,光凤川街道的三鑫村来说,春有樱桃,夏有杨梅、蓝莓,秋有山核桃,冬有草莓。而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桐庐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势头良好,今年年初,桐庐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乡建设,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度,加强对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农业生产过程的质量安全监控,做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区域,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不以规模拼大小,只以精致论高低”,在桐庐,景观可以复制,但自然山水、人文灵韵却无法搬迁。也正是因为富春江畔这一方奇妙的山水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造就了桐庐极具稀缺的生态人居环境。
生活在桐庐
人杰 地灵 好福地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桐庐现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7.9万人,占总人口的19.4%,相当于5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老人。老龄化程度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农村老年人5.64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75.4%。作为杭州市唯一的“中国长寿之乡”,为做好养老服务,特别是农村养老这道重要的民生课题。桐庐提出“不让一个桐庐的老人因为空巢而无人照顾”的目标,并着重推进形成了“三养三网”为核心的农村养老体系,真正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所谓“三养三网”,一是政府提供基本供养的“底线保障网”。就是在建立起全覆盖的养老保障和高龄老人生活津贴制度、逐年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和大病医疗报销比例的基础上,强化政府购买服务,重点实施居家养老购买服务、养老设施建设补助和养老互助会运行三项补助政策。二是社会力量提供互助服务、精神慰藉、权益保障等助养服务的“结对服务网”。目前桐庐183个行政村全部建立起养老互助会,按片设立互助分会166个,按自然村建立互助小组1625个,互助会骨干达到1904人。通过邻里之间守望照看,党政干部、社会团体、慈善机构的“基层走亲”、志愿服务和慈善助老活动等载体,长效开展敬老助老活动。同时,“967000”百姓热线也主动将村庄周边的家政、医疗、粮油供应等1139个服务网点、各类志愿者组织纳入服务范围,让老年人能够享受到便捷的服务。三是家庭承担赡养责任,挖掘“以房养老”资源,构建“家庭资源网”。
如果说生态环境给了桐庐姣好的面容,那么文化将让桐庐变得更有内涵,更有韵味。近年来,桐庐立足“文化强县”战略,不断推行“文化养老”模式,先后成立了老干部书画、摄影、剪纸、诗词、太极、球类、钓鱼、文体、花卉等11个协会,在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也设置了阅览室、娱乐室等,多角度、多渠道地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努力为老年人搭建唱出和谐、跳出健康、活出精彩的平台,奋力营造“文化养老”的浓重氛围,为“文化养老”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径。
桐庐不仅是全国文明县城,而且连续九被评为浙江省“平安县”。这里民风淳朴、百姓善良。徜徉于江南古镇中,总有不相识的老大妈会拿出自家的特产——玉米、花生等与你分享,唠家常。乡村人一直保持着邻里和睦、尊老敬老的优良道德传统,良好的村风和现代文明意识,是美丽乡村的“灵魂”。
而新兴科技的进入,也将让桐庐散发出时尚的气息。一场新的科技变革———“智慧城市”的建设,正在桐庐不断推行。现在,只要在县城中心广场附近,就会发现手机能够随时接收到免费的wifi信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网络浏览、收发邮件、网上聊天和文件下载等。这都得益于桐庐主城区首批免费无线WiFi的建设。
当然,这种“智慧”还将深入到老年人健康领域。在桐庐乡村,不少老年人们手上戴上了“腕表”。这个智能“腕表”,是桐庐正在推广的“医健云”智慧健康项目的终端设备。目前,智能“腕表”的使用已覆盖到全县所有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老人,而村卫生站、乡镇卫生院和县医院也同时建立了监测点。在这个平台上,病人不仅可以实时查看个人身体参数,还能足不出户享受专家医生的医疗指导。
近年来,养生福地桐庐也与健康产业一次次牵手。大奇山国家森林公园、巴比松米勒庄园、杭州潇洒运动休闲公园、桐君堂医药博物馆等健康休闲产业已名声在外,而富春山健康城、颐居乐智慧养生园、小源山中国养生谷的相继签约,让桐庐形成了以健康服务业、休闲观光、农产品开发与医疗保健为主的“健康产业”发展格局。(本站编辑 陈洪凯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