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大做妙笔如斯——桐庐县加快建设小型农田水利
“小”题大做妙笔如斯
——桐庐县加快建设小型农田水利
【本站11月6日讯】“小农水”由于点多面广、问题庞杂,被喻为农田的“毛细血管”、水利工作的“末梢神经”。如何建设小农水,不仅是农民群众最关心的话题,也是地方政府的着力点所在。
近年来,桐庐县始终将“小农水”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尤其是在2012年7月被确立为第四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后,再次掀起了“小农水”建设高潮。随着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的不断打通,美丽乡村,因水而处处灵秀;美丽经济,因水而生机勃勃。
(一)
深秋时节,走在桐庐大地的乡村田坝上,肥沃的土地向人们肆意地展示着成熟的魅力:一条条渠道纵横交织,汩汩的流水欢快地从田头淌向地尾,一座座温室大棚整齐划一,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一畦畦绿油油的蔬菜生机勃勃……一片唯美风光。
当然,对此感触最深的还是各地群众。“哗哗哗”的水流一路欢歌,流向瑶琳镇皇甫村流向田间地头,一条新建设的“小农水”渠道从村民皇甫海清家门前蜿蜒而过。在自家院子里清洗蔬菜的皇甫海清和隔壁邻居拉着家常。“水渠修好了,老头子再不用为一亩三分地去挑水了,省心多了。”虽然下地少,但说起水渠,她的脸上尽是喜悦之情。
“如同城市的下水道,‘小农水’是乡间田地里的良心工程。”往年,由于部分渠道老化失修或渠系建筑物配套不完善等原因,灌溉水渗漏严重,水源工程效益难以发挥,甚至会出现“想用水,水不够;不想用水,水太多”的情况,给生产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村民很发愁。皇甫海清告诉记者,水稻是耗水作物,整个生长季需要灌溉10至12次,水量不够或灌溉不及时,会直接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渠道不灵了,就要看老天爷脸色,脸色不好还要挑水灌溉,很不便。
俗话说,收多收少在于肥,有收无收在于水。在去年,瑶琳镇多个村的“小农水”项目已先后完工,内容包括更新改造灌排结合渠道17条、排水渠13条,衬砌改造渠道总长度为17千米,并有配套渠系建筑物470处。如今,站在皇甫海清家屋顶望去,渠道已将河边农田串联在一起,蜿蜒地伸向远处。
临走前,曾当过村干部的皇甫照生还告诉记者,以前浇地,怕水半路被截,村里得组织巡逻队,沿着土渠走,还有人守夜,经常为水打架。现在好了,水泥渠通到每户地头,只要按顺序来就可以了,方便得很。这几日,他还种下了数十亩油菜,就盼着明年的好收成。
(二)
“真没想到,装了高效节水设备后,大大节约了人工,效益也得到了提高。现在,我的蔬菜基地越来越红火了。”江南镇凤鸣村的徐松言兴奋地说。
“去年8月,几十年一遇的大旱灾下,钟山乡大市村蜜梨合作社实施了滴水灌溉的500多亩蜜梨却硕果累累,损失并不大,这都是“小农水”建设带来的好处呀。”该乡水管员说。
“‘小农水’建设有效提高了项目区蓄水、保水、抗旱、排洪能力,提高了粮食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随着全县‘小农水’建设项目的进一步实施,让农田实现‘旱能灌、涝能排’将获得更扎实的基础。”县水利水电局相关负责人说。
……
这样的变化正是“小农水”项目建设所带来的。“过去是上靠天,下靠地,中间靠空气;现在是不靠天,不靠地,靠的是水利。”“过去我们是戴草帽,穿套鞋,拿铁锹;现在是穿皮鞋,拧开关,晴天雨天不用愁。”……这些“民谣”形象地总结了“小农水”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
近年来,桐庐县将“小”题大做,破解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真正把水送到农民的家门口,全力提高农田水利基础支撑能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在多次组织召开全县农田水利专项工作会议的基础上,县人大、政协组成专门的调研、督查小组深入田间地头。在这基础上,桐庐县制定了农田水利资金整合方案,对各级财政专项资金和社会资金补助项目进行统筹安排,解决了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管理分散、交叉重复、效率不高等问题。此外,还设立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专户,从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监察组,全程跟踪监督,确保专款专用。
山塘综合整治、高效节水灌溉、灌区渠系改造、粮食功能区建设、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菜篮子基地建设……随着“小农水”建设不断深入,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三)
汩汩清流进万家,农民喜赞丰收田。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尤其是水利改革所释放出的阵阵活力,桐庐县将目光聚焦在“小农水”重点县上。
作为一个香饽饽,“小农水”重点县项目是竞争性立项。为获得这一难得机遇,桐庐县根据相关规定,在组织编制了《浙江省桐庐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2~2014年)》的基础上,还编制小农水重点县年度建设方案。与此同时,桐庐县还组织相关人员外出取经,学习外地的好做法。在2012年,桐庐县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被确立为第四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
该项目实施为3年,覆盖全县9个乡镇(街道)172个自然村。其中,2012年度建设项目位于百江镇、分水镇和瑶琳镇,主要建设内容为改造灌区3处,受益面积2.3万亩,改造渠道长度84.55公里,排水沟23.47公里;2013年度建设项目位于江南镇、凤川街道和城南街道,主要建设内容为改造灌区3处,受益面积2.27万亩,改造渠道长度78.5公里,排水沟21.67公里。
打通用水“最后一公里”刻不容缓。定准方向,说干就干。一场“农田水利大会战”的攻坚战再次打响。县水利水电局将小农水建设作为发展目标和主攻方向,积极筹划,多措并举,汇集各方力量打响了一场小农水大会战。
在项目机制上,坚持因地制宜,建立责任明确的管理体制。成立领导小组,设专职办公室,建立乡、村二级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建管格局;不断完善建立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破解建设过程中的难题;县级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具体乡镇,全面负责协调、督查。
在项目保障上,坚持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整合使用、各计其功。依据各类农田水利工程的公益性特点,探索建立财政资金引导的多元化、多层次投入机制,由政府、村民共同出资建设“小农水”;同时,通过县财政收入作担保并还清贷款的方式,以银行贷款作为2012年县级配套专项资金,以解决“小农水”建设的薄弱环节。此外,设立新农村建设专户,从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监察组,全程跟踪监督,确保专款专用。
在项目建设中,坚持统一规划、因地制宜,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水土资源承载能力和发展可能,组织编制建设规划,科学确定工程措施和类型,做到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区分轻重缓急,分期分批组织实施。
坚持集中连片、突出重点,发挥工程的整体效益,重点解决影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卡脖子”工程,优先安排农业增产增效潜力大、示范作用显著、前期工作充分、群众积极性高的区域。
坚持尊重民意、民办公助,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按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有关要求,组织农民参与工程规划、筹资、投劳、建设、运行、管护的全过程,使农民真正成为小型小农水建设、管理和受益的主体。
随着建设进度不断加快,田成方、路成网、渠成链、树成行、菜成片、产村互融发展不断呈现出新景象。
(四)
在江南镇深澳片灌区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村里的老书记申屠肖山喜上眉梢,他说:“像去年那样的连续高温,以后就不用怕了,田里取水简单多了。前段时间天气连续放晴,不用担心去挑水,即使雨天来了,也不用冒雨扛着锄头去排水,心里有了底。”
其实,申屠肖山不但是项目受益者,也是项目监管员。换句话,项目顺利推进也有他的一份功劳,工程的进度与质量他都得管。在该灌区,项目受益面积达到九千余亩,涉及八个行政村。为确保工程进度与质量,桐庐县加强群众的民主管理和监督力度,调动农民参与建设管理的积极性,并选派懂技术、群众公认、热心公益事业的老干部做质量监督员,对工程建设情况实行全程监督。“回过头来看,从项目申报到建设完工,再到如今的管理,“小农水”项目虽然花了不少心血,但看到它带来的巨大变化,大家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申屠肖山满脸笑容地说。
政民合力,努力没有白费,汗水没有白白洒落。从项目具体情况来看,2012年度项目实施后,覆盖了3个乡镇20个行政村,受益人口2万余人,恢复、改善和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万余亩,灌溉保证率提高到90%,排涝标准达到10年一遇,增加粮食生产能力320万公斤,农民人均增收340余元,达到预期指标。
近日,从水利水电局获悉,2013年度小农水重点县项目也已全部完工,共建成渠道79.4公里、排水沟22.1公里及配套改造渠系建筑物,城南街道、凤川街道和江南镇实施范围内的塘、库、渠、堰基本得到治理,旱能灌、涝能排得到更有力保障。眼下,2014年度项目已进入招投标阶段。在项目的带动下,至2015年,桐庐县项目灌区灌溉保证率将达90%,新增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6万余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5万余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9万余亩。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的不断打通,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带来新动力。
建好,更要管好。在全面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质量监督制和合同管理制等各项制度的基础上,桐庐县进一步完善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并大力推广农民用水协会的组织形式,使受益群众成为项目建设和管理的主体,全面介入包括立项、决策、规划、实施、管理、检测、评估等各个环节。值得一提的是,项目建成后将产权移交所在行政村所有,确保“建得起、蓄得满、排得出、管得住、有收益”。
为强化长效管理,各地纷纷摸索出了针对性很强的好法子。比如在分水镇,《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养护办法》已开始施行。该镇依据管理养护办法,组织建立了相关具体的项目管护制度和考核机制,管护工作与乡镇年终考评挂钩,并与管护人员签订管理责任书或管理协议,从而明确了管护内容、管护要求及管护报酬支付方法,有效保证了该项目建后管护工作的落实。
在这过程中,桐庐县将“小农水”建设与河道整治、清水治污、防洪排涝、农村饮水以及水利长效管理等各项工作紧密结合、全面发力、善做善成,将水的文章越写越美丽。
桐庐人心中有一个梦,那时的水很清、鱼很多,夜晚看着星星,听着潺潺流水和妈妈哼的摇篮曲,进入梦乡——这是桐庐人记忆深处的乡愁。伴随从小农水建设到“五水共治”各大项目的全面实施,这一抹乡愁又再度弥漫开来。
桐庐县水利水电局 今日桐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