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市多措并举全力推进“智慧教育”建设

07.04.2016  18:10

近年来,桐乡市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大力推进“智慧教育”建设,推动教育追赶发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

一、在系统层面科学谋划“智慧教育”布局

1.注重顶层设计。充分发挥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的政策优势和辐射作用,牢牢把握教育信息化试点县市契机,科学完善“互联网+教育”顶层设计,实施“智慧教育”布局,重点推进“一网、二库、三平台、四应用、五体系建设。“一网”即桐乡智慧教育门户网,该门户是立体展示桐乡教育改革与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二库”即基础数据库、教育资源库;“三平台”即公共服务平台、智慧学习平台、终身学习平台;“四应用”即机构、学校、课堂、家长;“五体系”即运营维护体系、数据共享体系、资源供给体系、人才支撑体系、合作推进体系,从而着力打造具有国内先进水平、信息技术和教育高度融合发展的“桐乡教育2.0版本”。

2.落实经费保障。按照“政府主导、分级投入、多方筹措、均衡发展”的原则,加大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投入力度,切实保障教育信息化特别是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坚持政府引导,鼓励多方参与投入建设,逐步形成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与市场提供个性化服务相结合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统筹安排教育信息化经费使用,加强项目管理和经费监管,及时调整经费支出重点,合理分配在硬件、软件、应用、维护等各环节的经费使用比例,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十三五期间预计总投入将超过9800万元,如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的经费预算为3000万元,“智慧校园”试点工程的经费预算为2000万元等等。

3.提供人才保障。加强教育信息化管理机构的建设,成立教育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智慧校园”试点学校专设信息技术处,保障教育信息化工作持续高效开展。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和信息化人才培养制度,打造一支管理有力、技术过硬、相对稳定的专兼职教育信息化专业队伍。加大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积极引入新型人才,关心教育技术人员技术职称评定和工资待遇。

二、在学校层面着力加快“智慧校园”建设

1.打造信息化基础环境提升工程。高速畅通校园网络全面覆盖。以浙江省教育计算机网、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升级改造为基础,建设智慧校园,构建泛在学习环境。到2018年,桐乡教育专网实现万兆到校,因特网总出口达3G以上,校园终端上网速度百兆以上,全市所有中小学校无线网络实现全覆盖。数字校园应用环境全面覆盖。加快多媒体教学设备更新换代,大力推进移动学习终端普及,形成多终端应用方便快捷、教育资源丰富开放、业务管理集成整合的校园数字化环境,有力支撑教育教学和管理模式变革。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切实提高应对网络攻击、网络入侵、网络窃密的防范能力和预警检测、容灾备份、应急处理能力。

2.开展未来“智慧校园”试点工程。开展区域和学校整体推进信息化综合试点,首批启动5所中小学校、幼儿园“智慧校园”试点工作,三年内建成创客空间5个、学科教室10个、数字化创新实验室20个和录播教室40个,建成一批未来“智慧校园”示范学校,引领、示范、带动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提升。

3.实施教育服务管理信息化工程。一是按照横向对接桐乡市政务平台,纵向对接国家和省市级平台的要求,推进桐乡“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各类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成学生个人成长数据库、学校运营维护数据库、教育管理决策数据库和安全教育与管理平台,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和评价体系,实现教育管理电子化、管理过程科学化、公共服务系统化,基本实现教育主要业务信息化管理全覆盖。到2018年,全市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目标均达到三级水平。二是以国家教育信息化宏观策略为导向,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和大数据支撑教育政策制定和决策过程,着力提升教育管理人员的决策水平、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质量。

三、在师生层面合力推动“智慧课堂”转型

1.以应用为驱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融合。推进信息化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变革,积极推动电子书包、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推进新兴技术在教育中的创新应用,运用虚拟现实、3D打印、可穿戴设备、智能机器人等技术支持学生开展多种学习体验活动,推进数字化实验室和创新探究实验室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学生社会实践内容与形式,开展线上线下有机衔接的社会实践活动,推进青少年宫、数字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素质教育实践基地为一体的网络互动社区。

2.以统筹为视域,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打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资源环境,按照“平台+资源+服务”的运行模式,采取映射、征集、研发、共建、引进等多种形式,建成物理分散、逻辑集中、开放共享的各级教育教学资源库,形成面向师生、面向社会的公共资源云服务模式。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基地,建成覆盖中小学所有学科的学习素材、校本课程和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到2018年全市中小学80%以上的专任教师完成晒课。建设市民终身学习支持系统,建立并完善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继续教育评价和质量监管体系,提高市民数字化学习意识,促进学习型城市建设。

3.以需求为导向,促进师生信息素养同步提升。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帮助全市教师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主动开展电子备课、网络教学、协作学习、在线学习评估等多种教育教学媒介素养和专业提升活动,推进课程改革和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方式转变,有计划、有组织、分层次地培养一批优课名师,着力培养一定数量的教育信息化领军人物和一大批农村信息化骨干教师。制定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标准,开展学生信息素养测评,提高学生运用数字化手段开展学习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信息化社会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