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个转企”名单注入“新血液”
2015年,桐乡市共有315家个体户蜕变成名副其实的公司制企业。告别“小富即安”、低端复制的状态,是不少个体户在认清市场竞争残酷现状后,主动倒逼自己走上转型升级道路的方式。
2012年至去年年底,桐乡累计完成“个转企”2098家,转型为公司制企业的比例为77.50%。就近两年的数据看,转型的个体户多涉及传统行业,主要为餐饮食品行业、纺织布艺行业、建筑装饰行业,占据整体数量的70%左右。在2015年的桐乡“个转企”名单中,除了占据绝大部分比例的传统产业个体户转型外,如服装鞋类行业“个转企”占到了33%,纺织布艺行业占到了22%,此外,还有一批从事新兴行业如软件开发、户外运动策划等行业的个体户,也加入了企业大军,虽数量不多,但也为桐乡“个转企”名单注入了“新血液”。
“新血液”“个转企”后喜忧参半
许志勇最近正在给自己“充电”,学习有关软件开发的知识。在此之前,他是一个从事了5年软件经销的个体户,卖企业的管理平台软件。倘若不是近些年生意越来越难做,他也不会想去“个转企”。
许志勇曾碰过很多钉子:卖的软件不符合客户需求,损失一单生意;开不出发票,损失潜在客户;软件开发公司直接抢占市场,个体户几乎没有存活空间……“想要把生意做大做长久,成立企业是必须迈出的一步。”去年,许志勇成立了桐乡市佳禾软件有限公司,一家只有4名员工的小微企业。许志勇自己担任软件开发工程师,针对桐乡濮院、崇福两个服装市场,根据不同企业的不同需求,专门“量身定制”管理平台,目前已接到4个单子。“现在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业务不能停。仅仅作为个体户,是无法与企业这样的组织竞争的。”许志勇表示,自从企业成立后,自己和客户谈生意的底气也足了,未来他还想去注册商标,发展自己的品牌。
而去年也是从个体户转为企业的方先生,却并没有感受到“个转企”的好处,反而觉得给自己增加了许多“负担”。去年,他成立了桐乡市心灵户外运动有限公司,除了主营服装鞋帽、体育用品等的批发零售外,还经常组织策划户外运动、体育赛事等,延续了个体户时的业务。但让他感到苦恼的是,桐乡仍有许多没有资质的组织,仅仅依靠QQ群、微信群策划户外活动,不正规且容易发生危险,不像自己的团队有专门的领队证,还定期开展培训,再加上租房、招募专职、兼职领队的成本,算起来压力不小。先生说:“希望政府可以通过扶持小微企业,来规范户外运动策划的市场,打击不正规组织,给予正规企业以资金、管理、推广等方面的优惠和服务。”
相关扶持政策助力小微企业“做大做强”
如果说“个转企”的初衷是为了让个体工商户告别“低小散”的现状,那么现实中转换身份的企业主们则需舍弃原有的经营理念,采用企业的管理制度、税赋标准、员工福利保障等,打造现代企业管理机制。这对于他们来说,并非易事。那么,“个转企”后,“小打小闹”离“做大做强”有多远?答案是:差一个“帮手”。
去年12月,桐乡市“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实施意见(2015~2017年)出台,旨在破解小微企业发展瓶颈,构建起有利于小微企业成长、升级的有效工作机制和平台。这一份实施意见中,包含了多项扶持政策。从优化发展环境来看,加快建立“先照后证”企业信息共享平台,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放宽新兴优势产业住所(经营场所)的审查要求,进一步加大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力度等措施,都给小微企业的成长减轻了不少负担。同时,该实施意见还提到,桐乡特别鼓励发展新兴产业,重视创新创业,对“零土地”技改、“机器换人”、“楼宇经济”、“众创空间”、互联网项目、电子商务,小微企业的科技创新项目等都会给予不同数额的补助和奖励。
对于小微企业前进道路上遇到的“拦路虎”,如资金、建设用地、现代技术、现代金融等,桐乡也将通过开展普惠金融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合理安排城乡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开展“双对接”活动等措施,为小微企业排忧解难。“个转企”如何“转得来、稳得住、做得大”?主体升级很重要。落后产能的淘汰,经济结构的调整,也要从“娃娃”抓起。
据了解,未来3年里,桐乡将严格禁止小微企业进入高污染、高耗能行业,对实施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项目的企业,予以奖励;支持小微企业的创业创新工程,按绩效进行分档奖励;实施“品牌战略”,支持企业开展品牌培育和标准化建设;推进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形成覆盖小微企业、投资人、负责人的全省统一的信用信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