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外桃源”里的百床馆:述说中国式床文化

29.05.2016  10:25

  在晋代诗人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湖南常德桃源县,有一家“养在深闺”的雕花床博物馆。馆内上百张明清及民国时期的雕花床张张讲究,述说着“百床百样景、一床一世界”的中国式床文化。

  记者近日探访了这家名为“百床馆”的民间博物馆,只见不大的空间内没有多余的装饰,上百张雕花床多以深红色为主,一张挨着一张整齐地摆放在空地上,甚是密集。

  “每一张雕花床都是‘桃源工’的杰作。”53岁的张巨川是百床馆内五名桃源工匠之一,负责雕花床的修复和保养。

  他告诉记者,“桃源工”木雕形成于明朝。当时,明宪宗第十二子朱枢封王常德修造“荣王府”,从京城调来大批能工巧匠,并召集了许多当地民间工匠,将质朴的民间雕艺与宫廷雕艺有机交融。“所以桃源工木雕有宫廷的遗韵、王者的风范。”张巨川说,北京故宫里的殿堂楼阁、雕梁画栋都有桃源工的心血。

  中国民俗艺术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桃源工”雕花床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精髓。漫步馆内,可见每张雕花床上或多或少都雕刻有蝙蝠、葡萄、喜鹊、牡丹等“祥瑞之物”,有的甚至将戏文故事、神话传说巧妙地蕴藏于床板之中。

  “古人希望一切福音都降至其家人身上,可以说,每张雕花床都凝聚着床主人的理想和愿望。”解说员手指着一幅幅精美的雕花板介绍说,在床板上雕有“魁星点斗”,是寓意后人科举及第;雕有喜鹊站在同心结上,意寓新人喜结同心;多刻葡萄、石榴,意寓后代多子多孙;而“千里护嫂”、“平贵回窑”、“三英战吕布”等戏文故事,则是对后人进行忠、孝、节、义的道德教育。

  在百床馆内,除各床的雕工、图意让人眼花缭乱外,一些雕花床的功能性也让人叹为观止。

  位于馆中央位置的镇馆之宝——清代·隋和三代雕花床,就是一张可供祖孙三代共用的床。该床占地约为20平方米,中间有一大床,两侧各置有一小床,周边有护栏相围,里间还有衣柜等构件,大小和格局都相当于现代的一间卧室。

  另一张清代·双喜临门回廊雕花床也设计得非常人性化。该床在卧榻前有换鞋、更衣、置放马桶之处,四周有回廊,民间称“螺丝转井”,可以给生完孩子的妇女走动,因此又被称为“坐月子”床。

  为了收集这些雕花床,百床馆馆长李安华花费了半生积蓄、耗费了上十年的时间。她就像一位守旧的老人,固执地将一张张散落在外的“桃源工”雕花床寻回故里。

  李安华说,每张雕花床都是一个文化的载体,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蕴含在床的造型、结构、雕刻图案中。“希望通过百床馆,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桃源工’,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