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怎样预防与治理 人大代表有话说

16.01.2017  10:03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专家都有话说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屡见报端,逐渐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今年省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和委员也不约而同地关注了这一话题,并形成意见、建议带上了会议。

记者了解到,就在省两会召开前夕,团省委联合团杭州市委,专门就杭州市的“校园欺凌”现状展开了一项调查。调查显示:杭州市青少年校园暴力主要以性格缺陷型暴力为主,冷暴力是主要表现形式,宣泄型暴力偶有体现。暴力的发生主要为即时型暴力,蓄谋型暴力事件偶有发生。

参与此次调研的专家、杭州师范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赵定东表示,与全国范围内的校园暴力形态相比,杭州在暴力形式与程度上都表现出一定的“良好”现象,但性格缺陷引发的冷暴力、即时型暴力等隐性化趋向的暴力,要比显性暴力在预防与治理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

报告从增强立法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注重家庭教育观念和教养方式的改变、加强学校管理措施、学校教育中平等对待学生的个性特点、激发朋辈群体的力量、引导社会工作者进入校园暴力的预防与治理工作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

那么,在“校园欺凌”该如何预防与治理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专家又是怎么说的?

代表、委员有话说

应努力使学校成为最阳光的地方

省人大代表、浙江省春晖中学校长 李培明

李培明认为,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是有关联的,但需要做区分,“校园欺凌不是一个法律用词,它特指在校学生群体之间发生的不良行为,不应把外延扩大。

从学校教育的层面来说,李培明说要坚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个是爱心与责任,第二是规则与秩序,第三是课程与文化,从学校的小环境来说构建一种秩序。

他说:“爱是教育的源起和全部。教育的崇高就在于培养学生真善美的人性,不忘初心,坚守如一。对于学校教育来讲,监管的责任首先是怎样预防和引导,教育不能以对立的思维去考虑问题,守住教育的责任就占有了教育的高地。”李培明说,爱心与责任是防止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基础。

李培明建议,学校还应开展规则意识和法制教育,“首先从校长到教师要有依法治校的意识。”这几年在春晖中学,“依法执教”被列为教师师德考评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此外李培明认为,课程与文化是解决“校园欺凌”问题的路径,“在学校教育与管理中,包括课程设置、活动安排,整个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当中,怎样来定位、来把握问题,也是预防的一个比较好的办法。

架构心理健康课程体系

省人大代表、九三学社嘉兴市委会秘书长 迮育彬

从事教育24年,虽然现已调离教育系统,但迮育彬仍然非常关心这方面的问题,“校园是一方净土,如果连校园都缺少安全、理想和人文关怀,对青少年的成长、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悲的一件事情。

无论是校园欺凌也好,暴力也好,其实是一个很系统的工程。”迮育彬认为,要科学看待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学校教育尤其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同时也应该关注到老师的心理健康,把好入职关口。

从课程体系上来说,迮育彬建议,从课程目标、内容架构以及教学方式、考评等方面,架构一个符合孩子成长的、贯穿整个教育阶段的心理健康课程体系。“从源头上设计一个比较好的教育途径,相信对于减少校园欺凌现象是有所帮助的。”因此,她建议,校园欺凌问题还是要回到源头,抓早、抓小、抓苗头和干预。

她也呼吁广大媒体正面关注此类事件,“媒体要建立情怀和社会责任来报道这样的事件,在还原事件真相的同时,更多的是充满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形成正面引导。